
四川省东坡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东坡职校”)是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眉山,毗邻三苏祠,文化底蕴深厚。学校以“厚德强技、知行合一”为校训,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四大类专业群,形成“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保障”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培养,逐步成为川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4000人,教职工2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校园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室等30余个校内实践场所。与京东、海尔、新希望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年均输送毕业生1200余人,本地就业率达75%以上。
在办学模式上,学校探索“校企合作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培养路径,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搭建“3+2”中高职衔接通道。近三年,学生技能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82%,社会认可度持续攀升。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眉山县农业职业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核心定位是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乡村振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5-2000年 | 农业中学初创期,开设种植、养殖专业 | 获省级“绿色学校”称号 |
2001-2010年 | 升格为县级职教中心,新增电子、机械专业 | 建成省级重点职中 |
2011年至今 | 入选国家示范校,深化产教融合 | 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专业布局,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等骨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融入1+X证书标准,实现课证融通。
专业大类 | 核心专业 | 实训基地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 |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 | 智慧农业实训中心、生态养殖场 | 新希望六和、极飞科技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 |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工坊 | 海尔集团、京东方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 | 云计算机房、影视制作工作室 | 华为技术、字节跳动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名师引领、双师培育、青蓝接力”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比武、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途径提升教师能力。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职称 | 18 | 7% | 主持省级课题3项 |
“双师型”教师 | 156 | 60% | 开发企业定制课程12门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16% | 承担实训指导课时占比35%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格局。现代农业实训中心配备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设备;智能制造实训楼引入工业4.0生产线;电子商务实训室与京东校园馆实现数据互通。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升学就业”三维成长通道。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67人次,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达23%。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68%,就业起薪平均4500元/月,较五年前增长32%。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牵头成立“眉州现代农业职教联盟”,与3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班”培养。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2000人次,技术开发服务到账经费突破500万元,成为区域乡村振兴人才供给核心基地。
七、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生源结构变化等挑战,学校提出三大举措:一是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融通;二是拓展国际交流,与德国职教机构共建“双元制”项目;三是建设数字校园,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
八、区域贡献与未来展望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参与者,学校累计为本地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万名,助力眉山泡菜、柑橘等产业集群发展。未来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园区,打造“西部现代农业职教高地”。
总的来说呢,四川省东坡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精准定位、特色发展,已形成“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办学范式。其经验表明,县域职校需紧扣区域经济脉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学校在智慧校园、虚拟工厂等领域的探索,或将为同类院校提供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