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资阳市乐至县职业学校(乐至职校)

四川资阳市乐至县职业学校(乐至职校)

四川资阳市乐至县职业学校是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办学实体,立足川中丘陵地区,以“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为核心定位,构建了涵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多元化专业体系。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多次转型升级,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00余名。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度对接乐至县“农业大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开设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等特色专业;二是创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京东方、通威新能源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三是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近三年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达27%,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超65%。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占地180亩,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建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四	川资阳市乐至县职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乐至县职业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乐至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2015年获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锚定“服务乡村振兴、支撑产业升级”目标,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办学架构。

年份 重大事件 办学层级
1985-2000 以农学、畜牧专业为主,服务县域农业经济 普通中专
2008-2015 获评省级重点,增设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 省级重点中职
2015至今 入选国家示范校,建成“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 国家级重点中职

二、专业布局与产业适配度

学校现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6大专业群,其中现代农业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专业。通过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专业,淘汰文秘、服装设计等专业。

专业类别 核心专业 本地产业关联度 就业对口率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技术、畜禽养殖 对接川中蔬菜基地、家禽养殖链 82%
智能制造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服务资阳口腔产业园、鞋业制造集群 78%
数字经济 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 支撑农村电商、智慧农业发展 65%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教职工2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含企业实践经历)达62%。通过“高校研修+企业挂职”模式提升教师能力,但存在骨干教师流失风险。

指标 乐至职校 四川中职均值 差距
师生比 1:20 1:25 优于均值
硕士以上学历 28% 19% 高9个百分点
高级职称 38% 31% 高7个百分点

四、学生培养与升学就业

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与“订单班”培养,与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本地就业集中在制造业(42%)、农业技术岗(28%),平均起薪3800元/月。升学方面,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20年的19%提升至27%。

五、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大楼,设备总资产3200万元,包含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4大实训中心。与通威新能源共建“光伏技术实训室”,与京东合作开展“电商直播实战项目”。

六、社会服务与技术赋能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承接扶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组建“农业技术宣讲团”,推广柑橘种植、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农户3000余户。

七、挑战与发展机遇

  • 区域经济制约:县域财政投入有限,高端设备更新滞后
  • 生源竞争压力:周边市州职校争夺优质生源,留守学生占比偏高
  • 产业升级需求: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领域师资储备不足
  • 政策机遇: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职教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扩大人才需求

八、未来发展战略建议

建议强化“三个聚焦”:聚焦专业集群化,打造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聚焦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聚焦校地共生,深化与资阳临空经济区的企业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作为川中地区职业教育的标杆,乐至县职业学校在服务县域经济、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成效显著。其“扎根产业、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逻辑,以及“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未来需在师资高端化、产教数字化等领域突破瓶颈,持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