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卫校(双流分校)(成都卫校双流)

成都卫校(双流分校)(成都卫校双流)

成都卫校(双流分校)作为西南地区护理与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建校以来始终以“健康服务、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依托双流区位优势与医疗资源,形成了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以护理、康复技术、药剂等医学类专业为主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尤其在川内基层医疗单位中口碑显著。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技术升级和职业教育竞争加剧,学校在师资结构、实训设备更新、专业拓展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成	都卫校(双流分校)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成都卫校(双流分校)隶属于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辖,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四川省卫生学校双流教学点,2012年独立升格为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3200人,教职工总数210人。

指标数据对比对象
建校时间1958年(前身)早于成都铁路卫校(1979年)、四川育英医科校(1998年)
校区面积120亩介于成都华西卫校(80亩)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150亩)之间
实训设备价值4200万元高于区域平均水平(3500万元),但低于重庆医高专(6000万元)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以医学类学科为主体,开设护理、药剂、口腔修复工艺、康复技术四大核心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占在校生总数的72%。课程体系采用“1.5+1.5”分段模式,前1.5年完成公共基础与专业理论学习,后1.5年进入临床轮岗实训。

专业核心课程合作医院
护理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附二院
康复技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康复学成都市八医院、双流区中医医院
药剂药物化学、药理学、调剂技术天府药业、四川科伦药业

三、师资力量与教研能力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教师队伍中包含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2人。近三年累计完成市级及以上教研课题9项,开发校本教材7部。

指标成都卫校双流分校行业平均水平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25%-30%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2%15%
师生比1:171:20

四、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学校构建了“三级递进”实训体系:校内模拟医院→区域医疗单位见习→顶岗实习。与32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覆盖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实习生留用率达到89%。

  • 校内实训基地:护理实训中心(床位200张)、模拟药房(面积800㎡)
  • 校外合作单位:华西附二院(儿科护理实训)、双流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实践)
  • 订单培养项目:与成都市急救中心联合开设“急诊护理班”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5%,对口就业率达82%。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占76%),岗位分布以临床护理(58%)、药品调剂(22%)、康复治疗(15%)为主。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承接基层医疗人员继续教育项目。

年份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平均起薪(元)
202096.3%81.2%3200
202195.7%79.8%3400
202297.1%83.5%3600

六、学生发展与升学路径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建立“3+2”分段培养项目。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达24%,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居全省同类学校前三,近三年获省级一等奖12项。


七、校园文化与特色项目

学校推行“南丁格尔精神培育工程”,设立国际护士节技能比武、中医药文化体验周等品牌活动。特色项目包括“彝汉双语护理班”(年招生80人)和“老年照护方向班”(与泰康养老合作)。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三星级标准。


八、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专业结构单一化(医学类占比92%)、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万元以上设备仅占35%)、师资国际化程度低(海外经历教师不足5%)。未来拟重点推进智慧医养实训中心建设,开发医疗器械维护、医学影像技术等新兴专业,深化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护理学院的课程合作。


成都卫校(双流分校)凭借六十余载的医学教育积淀,在区域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中持续发挥支柱作用。其“深耕基层、校院协同”的办学模式为西部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但在产业升级背景下,亟需通过专业集群化、师资高端化、技术前沿化实现转型升级。唯有坚持“小而精、特而强”的发展路径,方能在健康中国战略中持续释放育人效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