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巴中南江东榆职业中学(巴中南江东榆职中)

四川巴中南江东榆职业中学(巴中南江东榆职中)

四川巴中南江东榆职业中学是川东北地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政策导向紧密相关。学校以“升学与就业双向贯通”为办学特色,依托巴中市“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定位,重点开设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贴合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群。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升级等举措,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地生源占比超过75%,成为支撑南江县“技能强县”战略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基础和职业教育资源分配,学校在师资结构、专业深度、产教融合模式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传统职教发展瓶颈。

四	川巴中南江东榆职业中学

一、学校基础概况与发展历程

南江东榆职业中学始建于1985年,2012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3247人(含非全日制学员),教职工241人。学校历经三次重大扩建,形成“本部+实训基地+乡镇教学点”的多校区布局,其中2021年投入使用的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投资超3000万元,配备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等先进设备。

年份在校生人数专任教师数专业总数
2018248516712
2023324721418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优化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专业架构,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直播方向。核心专业包括现代农业技术(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与比亚迪合作订单班)、计算机网络技术(1+X证书试点)。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模块+创新创业拓展”模式,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骨干专业校企合作企业对口升学率
现代农业园艺技术、畜牧养殖通江银耳科技公司、巴中农科院48%
装备制造数控加工、机电维修吉利四川工厂、成都宏明电子32%
信息技术网络安防、数字媒体京东云仓、字节跳动扶贫项目65%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教师队伍呈现“双师型”特征,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3人(占比17.8%),硕士学历38人,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师112人。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累计选派86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教研修。但高级技师与正高级讲师缺口仍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四、产教融合与就业质量

学校与4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9个,近三年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达67.3%。2023届就业数据显示,制造业吸纳38.6%毕业生,信息技术服务业占24.1%,农业产业链岗位占比19.8%。平均起薪从2019年的3200元提升至4100元,但横向对比省内同类院校仍存在薪酬竞争力不足问题。

td>
指标2021届2023届
就业率91.2%92.5%
对口就业率78.4%83.1%
创业率3.7%5.2%

五、升学通道建设成效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衔接体系,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签订“3+2”培养协议。2023年高考升学班本科上线12人,专科达线率94.7%,较2018年提升28个百分点。但升学专业集中度过高,85%升学学生集中在教育类、财经商贸类专业,工科升学比例偏低。

六、实训条件与信息化建设

校内实训室总面积1.2万平方米,设备总值8700万元,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工业机器人12台、数控加工中心8套。建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VR/AR教学资源包42个。但跨专业共享型实训平台尚未形成,部分专业设备更新周期超过5年。

七、社会服务能力分析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3项。组建“秦巴山区电商服务队”,助力农产品上行交易额突破1.2亿元。但社会培训收入仅占学校总经费的8.7%,市场化运作机制仍需完善。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县域生源结构性萎缩导致招生半径扩大至周边市州;“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不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待提升。建议通过建立“职教集团”整合区域资源、推进“大师工作室”制度、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等途径实现突破。

南江东榆职业中学的发展轨迹折射出西部县域职教的典型特征:在政策扶持下快速提升硬件水平,通过专业优化对接地方产业,但深层次机制创新仍需破局。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联合办学、社会服务产品化等方面重点突破,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升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