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医科学院(乐山医学院)

乐山医科学院(乐山医学院)

乐山医科学院(原乐山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2000年并入成都理工大学,形成以医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办学体系。学院依托四川省医疗卫生资源,构建了"医学+X"交叉融合的学科布局,现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8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主要领域。作为西南地区基层医疗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年均输送1200余名毕业生,近五年毕业生进入基层医疗机构比例达78.6%,形成"扎根基层、服务西部"的鲜明特色。学院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附属医院3所(含1所三甲教学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科研方向聚焦基层医疗技术研发与转化。

乐	山医科学院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三位一体学科体系,形成以临床医学为核心,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为支撑的专业集群。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临床医学、护理学),校级重点学科3个。

学科类别 本科专业 硕士点 特色方向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麻醉学 临床医学硕士(联合培养) 基层全科医学、灾难医学
护理学类 护理学、助产学 - 老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药学类 药学、中药学 - 民族医药研发、药物制剂

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临床实践研修、海外访学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截至2023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7%,具有行业背景教师达65%。

职称结构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
占比 28.6% 14.1% 42.7% 14.6%
学历结构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学士学位
占比 37.2% 51.8% 11.0%

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学院建有四川省基层医疗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民族医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47项。与乐山市卫健委共建"嘉州基层医疗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条。

科研平台类型 数量 级别 主要研究方向
重点实验室 2 省级 基层医疗装备研发、慢性病管理
工程技术中心 1 市级 智能医疗设备转化
人文社科基地 1 校级 医养结合模式研究

四、教学基础设施配置

学院建有模拟医院、数字化解剖实验室等教学场所,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其中,临床技能中心配备价值3000万元的高端模拟设备,可开展VR手术模拟、急救情景训练等实训项目。

  • 实验设备总值:1.2亿元(截至2023年)
  • 直属附属医院:乐山市人民医院(三甲)、峨眉山市中医医院
  • 非直属教学医院:12家(含三级医院5家)
  • 实习基地:覆盖川内21个市县的基层医疗机构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构建"校院协同"育人机制,实施"1+2+1"培养模式(1年校内学习+2年临床轮转+1年毕业实习)。近三届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8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指标类型 2020届 2021届 2022届
初次就业率 91.2% 93.7% 92.5%
基层就业率 76.8% 80.3% 78.6%
升学率 8.2% 9.5% 10.1%

六、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院年均开展基层医疗人员培训3000人次,完成国家"健康扶贫"项目12项。组建"峨眉医疗志愿服务团",累计服务偏远地区群众超10万人次,建立健康档案数据库8.6万份。

  • 技术帮扶:与42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 横向课题:年均承接医疗机构合作项目25项
  • 决策咨询:为乐山市卫健委提供政策建议报告17份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一是地理区位劣势导致高端人才引进困难,近三年博士引进完成率仅65%;二是学科单一化问题突出,非医学类专业仅占12%;三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偏低,专利转化率不足5%。

关键制约因素对比表
指标项 乐山医科学院 同类院校A 同类院校B
生师比 18:1 16:1 15:1
科研经费(万元) 1200 2500 1800
校企合作项目数 18 42 35

八、未来发展战略路径

实施"三步走"规划:2025年前建成区域基层医疗人才培养高地;2030年实现医学学科博士点突破;2035年打造国际基层医疗研究交流平台。重点推进"智慧医教"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0项,开发AI辅助诊断教学系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