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武胜万善职业中学校是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立足地方、服务产业、技能为本”为办学理念,开设农业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贴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业技能认证,逐步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对口升学率稳定在60%左右,尤其在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为地方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被认定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万善农业中学,2005年转型为职业中学,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乡村振兴”与“支撑工业发展”,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时间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58-2004 | 普通中学阶段 | 培养基础文理人才 |
2005-2012 | 职教转型与省级重点申报 | 专业增至12个,实训设备投入超千万 |
2013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 | 与12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4项校本教材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示范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拓展模块”结构,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认证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营销 | 农艺工(中级)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故障诊断、钣金工艺 | 汽车维修工(高级) |
电子技术应用 | 单片机编程、智能家居系统、SMT贴片工艺 | 电子设备装接工(三级)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24人。通过“校企互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双轮驱动模式。
指标 | 数值 | 对比全省中职平均水平 |
---|---|---|
师生比 | 1:15 | 优于1:18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32% | 接近35% |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 | 22% | 低于15% |
四、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
学校建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车间等8大实训基地,与重庆长安汽车、武胜县现代农业园区等23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生年均实习时长超400小时。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7%,对口就业率89%。升学渠道包括高职单招、技能高考等,2022年本科上线率12%。典型就业企业包括比亚迪、京东方等制造业龙头。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升学率 |
---|---|---|---|
2020 | 95.8% | 87.3% | 58.4% |
2021 | 96.5% | 88.6% | 62.1% |
2022 | 97.2% | 89.8% | 64.5% |
六、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项目12类,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武胜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开发《柑橘栽培技术》《农机操作规范》等特色课程。
七、办学优势与挑战
- 优势: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高,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
- 挑战: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待提升,信息化教学覆盖率仅65%;
- 发展路径:计划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八、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十四五”规划,学校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投资8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二是与重庆职业院校共建“成渝双城技能人才联盟”;三是开发“1+X”证书试点(如无人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检测)。
四川武胜万善职业中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已形成“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发展格局。其“农业+工业”双轮驱动的专业布局,既为县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也为职教改革提供县域样本。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师资高端化等方面持续突破,以巩固其在川东北职教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