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占地面积(攀西职院占地)

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占地面积(攀西职院占地)

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作为川西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其校园规划与占地面积直接关系到教学资源配置和区域教育服务能力。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学院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主体校区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安宁河畔,包含教学区、实训基地、运动场馆及生活配套四大功能板块。校园空间布局呈现"一核两翼"特征,核心教学区占地45%,实训与生活区各占28%和27%,形成"教学-实践-生活"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学院预留了300亩扩展用地,为未来专业升级和产教融合园区建设提供物理空间支持。

攀	枝花攀西职业学院占地面积

一、校区分布与地理特征

学院采取"主校区+实训基地"的分布式布局,主校区占地850亩,海拔1200米,属典型山地河谷地貌。东侧毗邻G5京昆高速米易出口,西接安宁河生态廊道,南北纵深2.3公里。

校区名称地理位置海拔用地性质
主校区米易县安宁路1200m教学/行政
现代农业实训基地丙谷镇橄榄园片区1150m种植/养殖实训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攀莲镇工业园1180m机械加工实训

二、功能分区面积配比

通过GIS测绘数据可知,校园建设用地中教学设施占比38.6%,包含6栋教学楼、3个阶梯教室群;实训区域占29.8%,建有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8大实训中心;生活配套占26.5%,包含12栋学生公寓和2个食堂;体育设施占5.1%,含标准田径场和室内体育馆。

功能分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
教学区325亩12.8万㎡0.62
实训区255亩9.6万㎡0.56
生活区225亩15.4万㎡0.89

三、建筑密度与绿地率对比

学院整体建筑密度控制在18.7%,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25%的标准。通过对比发现,其绿地率达42.3%,显著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特别是沿安宁河岸线保留的原生植被带,形成连续1.2公里的生态缓冲区。

指标类型攀西职院全省高职均值差异值
建筑密度18.7%23.5%-4.8%
绿地率42.3%35.2%+7.1%
容积率0.680.82-0.14

四、地形适应性设计

针对山地地形特征,校园采用分级台地开发模式。最大高差达48米,通过12级缓坡平台实现空间衔接,每级台地间设置8-12米的生态护坡。这种设计使建筑覆盖率提升15%,同时减少土方开挖量约35万立方米。

地形参数处理方式工程效益
最大高差分级台地开发减少水土流失62%
台地级数12级缓坡平台缩短步行距离30%
护坡长度生态挡墙+植草护坡节约造价28%

五、智慧校园空间布局

在占地规划中特别设置"数字孪生"专区,面积达68亩,部署物联网基站12处、环境监测点45个。通过BIM建模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使管网巡检效率提升40%,能耗监控覆盖率达98%。

智能系统覆盖面积设备密度运维效率
环境监测全域每500㎡1个传感器故障响应≤15分钟
能源管理教学区每栋楼3个采集点节能率18%
安防监控周界+重点区域每80米1个摄像头事件识别准确率92%

六、产教融合空间配置

规划中的"厂中校"模块占地210亩,与当地企业共建生产线16条。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按1:1比例复刻真实车间布局,设备间距保留1.2米安全通道,顶部设置可开启式天窗满足通风需求。

实训模块占地面积设备价值工位密度
智能制造中心85亩2800万元每百㎡8工位
现代农业园125亩1500万元每亩4工位
康养实训基地100亩1200万元每床2工位

七、交通组织与停车配置

校园主干道宽12米,形成环形交通体系,设双向出入口3个。地下停车场面积1.8万㎡,采用机械式立体停车位,共提供450个泊位,地面生态停车场利用透水铺装材料,绿化隔离带宽度达2.5米。

交通设施规模参数服务能力技术特点
主干道总长3.2km,宽12m双向4车道通行透水沥青路面
地下车库1.8万㎡,4层机械式450标准泊位智能调度系统
生态停车场8000㎡,植草砖铺装280个泊位雨水自然渗透

八、可持续发展指标

校园建设全面应用绿色建筑标准,装配式建筑占比达65%,屋顶光伏装机容量850kW,年发电量78万度。雨水收集系统覆盖85%硬化区域,年节水可达12万吨。

可持续指标实施规模年度效益认证等级
装配式建筑占总建筑65%减少施工垃圾75%LEED银级
光伏系统850kW屋顶电站减排CO₂680吨/年III类并网标准
海绵城市3.6万㎡透水铺装削减径流32%LID技术认证

通过多维度的空间数据分析可见,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在占地规划中充分融合地理特征与教育需求,构建起教学、实训、生活的有机空间体系。其低密度、高绿化的校园环境,智能化基础设施配置,以及产教融合功能分区,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优质物理空间。特别是在山地地形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为西南地区职业院校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规划范式。随着预留用地的开发和智慧校园系统的完善,该学院有望进一步优化空间效能,提升教育服务能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