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广汉职中新校区(广汉职中校区)

广汉职中新校区(广汉职中校区)

广汉职中新校区作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志着地方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升级。校区选址于广汉市教育产业园区核心区,占地总面积达280亩,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设计容纳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涵盖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大功能模块,采用"现代职教+生态校园"复合规划理念。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及双创孵化中心,构建起"教学-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新校区的建设不仅缓解了原校区空间制约,更通过模块化建筑布局实现多专业集群发展,配备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数字商贸等8大实训中心,形成与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深度衔接的专业体系。

广	汉职中新校区

一、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

新校区位于广汉市中山大道南延线与天府大道北延线交汇处,地处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节点。校区东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西接德阳主城区18公里,紧邻宝成铁路货运站场。通过三横三纵路网架构(天府大道、长江路、高雄路横向贯通,中山大道、佛山路、扬州路纵向连接),形成15分钟交通圈覆盖广汉市区,30分钟对接德阳都市圈,60分钟融入成都轨道交通网络。

交通类型接驳线路距离/时间
城市公交7路、16路、高铁专线覆盖主城区及高铁站
城际铁路成绵乐客专距广汉站2.3公里/5分钟
高速公路G0511德都高速互通立交1.8公里/3分钟

二、校园规划与建筑特色

整体规划采用"两轴三区"空间结构,教学轴线串联行政楼、教学楼群,景观轴线贯穿图书馆至运动中心。建筑群遵循新中式风格,外立面融合三星堆青铜纹样与现代玻璃幕墙元素,最高建筑高度38米(实训大楼)。通过海绵城市技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率达65%,屋顶绿化覆盖率超30%。

功能分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
教学核心区78.6公顷42,000㎡0.68
实训基地53.2公顷35,000㎡0.76
生活配套区92.4公顷51,000㎡0.52

三、教学资源配置

校区配置2栋智能化教学楼,共设标准教室120间,阶梯教室28间,均配备86英寸交互式触控一体机。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含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工坊)、现代农业科创中心(无土栽培实验室、农产品检测中心)等特色场馆。图书馆藏书量达35万册,数字资源存储容量200TB。

类别数量技术参数
智能教室148间物联网环境控制系统
专业实训室63间设备总值1.2亿元
虚拟仿真平台9套VR/AR设备占比40%

四、专业建设体系

围绕"工业强基+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构建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数字经济三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东方电气集团共建"厂中校",电子商务专业联合京东云仓打造直播电商实训基地。2023年新增氢能技术应用、智慧养老等5个新兴专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使产业匹配度提升至92%。

专业群核心专业合作企业就业率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西门子、哈工大机器人98.7%
现代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阿里云农业/拼多多96.5%
数字经济大数据会计/跨境电商用友网络/亚马逊97.2%

五、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通过名校直聘+企业特聘双通道引进教师。现有教职工326人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8%,"双师型"教师达193人。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年均选派80名教师赴行业龙头企业研修,同步聘请56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导师。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时长
正高级职称4212.9%年均45天
双师型教师19359.2%年均60天
企业特聘专家5617.2%项目制驻校

六、产教融合模式

构建"四阶递进"培养体系:认知实习→跟岗学习→顶岗实训→创业孵化。与32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其中与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合作开发"田间课堂",与德阳高新区共建"智能工厂"实训基地。推行"学期+学期+X周"弹性学制,近三年产生147项技术改良成果,获发明专利9项。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年度效益
订单培养特变电工/通威股份年输送600+人才
技术攻关中国二重/明日宇航解决工艺难题23项
双创孵化淘宝大学/猪八戒网孵化项目47个

七、智慧校园建设

部署"一脑三端"智能系统:教育大数据中心+管理端/教学端/服务端。建成物联网感知节点2300个,实现能耗监测精度98%。开发专属APP集成课表查询、实训预约、职业规划等功能,日均访问量突破1.2万次。网络安全等保达到2.0三级标准,关键业务系统RTO≤30分钟。

系统模块覆盖范围技术特征
教学诊断系统全学科覆盖AI学情分析
实训预约平台8大实训中心人脸识别认证
安全预警平台全域监控热力图异常检测

八、社会服务效能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本地企业定制专项培训87场次。社区教育中心开设老年智能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等课程,服务周边居民3.8万人。牵头组建川北职教联盟,输出教学标准12项,带动区域内6所中职学校专业升级。疫情期间开放在线课程资源,累计访问量突破200万次。

广汉职中新校区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区域职业教育承载力,其"产教融合生态圈"模式为县域职教发展提供创新样本。通过空间重构、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实现了从传统技能训练向现代技术教育的跨越式转型。未来需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新兴专业与传统产业的动态适配,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支撑地方产业升级的人才引擎。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