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西昌市农业技术学校(西昌农技校)

西昌市农业技术学校(西昌农技校)

西昌市农业技术学校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重要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始终扎根于西南地区农业发展前沿,以“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为办学宗旨,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学校依托西昌市作为川南农业重镇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专业体系,累计培养逾万名农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引入智慧农业教学模式,逐步成为区域农业职业教育标杆,其“田间课堂+企业工坊”的育人模式有效衔接了地方产业需求。

西	昌市农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定位

西昌市农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6年,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凉山州教育局管理。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技术系、畜牧兽医系、农业经济管理系等3大专业群,开设12个中职专业。

基础信息具体内容
办学性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在校生规模2300人(2023年数据)
教职工总数187人(含双师型教师68人)
重点专业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应用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围绕凉山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三位一体的专业结构。核心课程包括《山地农业技术》《彝区畜禽疫病防控》《农产品电商运营》等特色科目。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主干课程就业方向
种植技术类作物生产技术高原蔬菜栽培、烟草种植技术农业合作社、农资企业
畜牧兽医类畜牧兽医彝区猪禽养殖、草原生态保护养殖场、兽医站
加工服务类农产品加工食品贮藏技术、电商直播实务食品加工厂、电商平台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校企双聘”机制组建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覆盖60%专业课程。近年引进涉农硕士12人,聘请行业专家28人参与实践教学。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典型特征
正高级职称教师2413%主持州级农业科研项目
双师型教师11662%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兼职导师4524%来自农牧龙头企业

四、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有“一园三中心”实训体系,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畜牧兽医实训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农村电商孵化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达3800万元。与12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班”培养。

实训基地类型面积/设备值功能定位
科技示范园200亩/800万元新品种试验、学生实操
检测中心-/500万元农产品质量检测教学
电商孵化中心-/300万元直播带货实训、创业指导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5%,主要服务于凉山州及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链。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42个贫困村。

指标类型202120222023
毕业生就业率91.3%92.7%93.5%
对口就业率68%73%76%
培训人次285031203460

六、智慧农业教育创新

学校率先在省内中职校中引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农业实验室,开发《数字农业技术》课程,学生可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参与温室种植管理。与华为合作建立“5G+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实现病虫害AI识别教学。

七、区域竞争力对比分析

通过与四川省内同类农业职业院校对比可见,西昌农校在服务民族地区农业、实训资源整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高端设备投入、硕士以上学历师资比例上仍需提升。

对比维度西昌农校四川某农业职院云南某涉农中专
民族地区定向招生比例45%15%30%
实训基地面积200亩350亩120亩
硕士+博士师资占比18%32%12%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学校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原农业技术迭代快,教材更新滞后;二是县域经济承载力有限,高薪岗位不足;三是民族文化差异导致教学管理复杂度高。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破局:

  • 联合科研院所开发“彝汉双语”活页式教材
  • 建设“农业技术服务联合体”拓展省外就业市场
  • 引入VR技术模拟复杂地形耕作场景

西昌市农业技术学校作为民族地区农业教育的先行者,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探索出“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特色发展之路。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