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仪陇县土门镇职业高级中学(川仪土门职高)

四川省仪陇县土门镇职业高级中学(川仪土门职高)

四川省仪陇县土门镇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土门职中”)是川东北地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县级职业院校,坐落于南充市仪陇县土门镇,毗邻巴南高速与营仪公路交汇处,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学校创办于1983年,历经四次校区扩建,现已形成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办学规模,设有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6大专业群,在校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67人。作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重点县的职业教育载体,该校以“扎根乡土、服务产业”为办学定位,通过“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实训”等模式,年均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600余名,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成为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

四	川省仪陇县土门镇职业高级中学

一、办学基础与硬件设施

土门职中现有教学楼2栋、实训楼3栋、标准化运动场1座,配备现代农业实训基地80亩、机械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近年来,学校通过“薄改与职教专项”资金投入,建成云计算机房、电商直播室等数字化教学空间,设备总值达3200万元。

类别2018年2023年增幅
校舍面积(㎡)320004800050%
实训设备值(万元)1800320078%
数字课程覆盖率35%82%134%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适配度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三维专业体系,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省级重点专业,与仪陇县“生猪养殖”“汽配制造”“电商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形成紧密对接。2023年新增老年护理、新能源汽修专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成效显著。

专业群对应产业校企合作企业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现代农业技术生猪养殖、柑橘种植12家(温氏集团等)89%
智能制造汽配制造、机械加工9家(南骏汽车等)82%
数字经济电商物流、直播经济15家(京东云仓等)76%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名师工作室”“企业技术员驻校”等机制,形成“双师型”教师占比68%的师资结构。2023年数据显示,具有行业认证资格的专业课教师达92人,较五年前增长240%。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3%)仍低于全省中职均值(31%),存在结构性短板。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季节学期制”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农事实践交替进行;制造业专业采用“工学交替六段式”教学,实现车间课堂化。2022年试点“1+X”证书制度,学生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提升至97%。

五、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依托“三农服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技术开发服务覆盖全县76%的农业合作社。2023年横向课题《川北山地农机适配性改造》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彰显职教赋能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

六、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41%左右,其中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四川农业大学等本科院校比例达18%。就业群体中,本地中小微企业吸纳占比67%,平均起薪3800元,较省平均水平低12%,反映县域经济承载力待提升。

七、数字化转型实践

建成“智慧职教”平台,集成AI实训评分、虚拟仿真工厂等模块。2023年开发《农产品电商运营》等6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校本资源库累计访问量突破50万次,但数字化教学覆盖率呈现“专业课高、基础课低”的失衡现象。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难”困境:一是产教融合“合而不深”,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不足40%;二是师资“双师”能力转化滞后,行业实践周期人均仅1.2个月;三是县域生源萎缩,2023年招生半径扩大至周边5县仍缺口200人。建议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构建“西部职教联盟”资源共享平台,探索“跨区域订单培养”新模式。

作为县域职教改革的探路者,土门职中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出强劲生命力。其“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等经验,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未来需在深化产教融合层次、提升师资专业化水平、拓展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维度等方面持续发力,真正实现“办好一所职校,振兴一方经济”的办学理想。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