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梓潼县七一高级职业中学校有哪些专业

梓潼县七一高级职业中学校有哪些专业

综合评述

梓潼县七一高级职业中学校是绵阳市梓潼县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由“特殊党费”援建,总投入资金超过7600万元。学校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技术推广等职能,校园可容纳学生3000名,年培训农民工达10000人次,是绵阳市规模较大且硬件设施完善的职业学校之一。该校以职普融通模式为特色,开设高考班、高职升学班及校企合作专班,课程设置兼顾升学与就业需求。师资方面,现有教职工72人,实训设备总值达1800万元,覆盖数控、电子、汽车等多个领域。学校专业布局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尤其在航空服务、中草药种植等方向形成差异化优势


一、专业设置与招生简章分析

(一)2025年招生专业汇总

  1. 核心技术类

    • 数控技术应用‌:侧重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控制,配备数控实训室
    • 电子技术应用‌:涵盖电路设计、无人机维修及物联网技术,课程包含单片机原理与电子工程制图
    • 计算机应用‌:聚焦平面设计、数据库管理与人工智能基础,升学方向面向高职院校单招
  2. 现代服务类

    • 航空服务‌:对接西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定向班,强化礼仪与地勤管理能力
    •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覆盖酒店管理、旅游接待等实务课程
    • 社会文化艺术‌:培养文艺活动策划与学前教育人才
  3. 特色产业类

    • 中草药种植‌:结合梓潼县农业资源,融入种植技术与管理培训

(二)2025年招生简章要点

  1. 班级层次

    • 职普融通高考班‌:与梓潼中学联合办学,共享普高教学资源
    • 五年制贯通班(3+2)‌:联合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
    • 成都微精人才专班‌:定向输送精密制造领域技术人才
  2. 录取机制

    • 分数线每年动态调整,需通过校方咨询确认
    • 航空服务专业需通过面试及体能测试
  3. 校企合作

    • 与西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微精企业等建立定向培养通道

二、学校基础简介

(一)办学背景

学校重建于“特殊党费”援助项目,占地面积约80亩,拥有30间实训室(场),包括汽车维修实训厂及楼宇智能控制模拟室

(二)教学架构

  • 师生规模‌:在校生800余人,教职工72人,师生比约1:11
  • 升学路径‌:高职单招、全国统招及职普融通双通道

(三)社会服务

年均开展农民工培训超10000人次,助力地方扶贫开发与产业升级


三、优势专业解析

(一)‌航空服务

  • 课程特色‌:融入形体训练、安检流程及航空英语,定向输送至西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就业前景‌:覆盖机场地勤、空乘服务及航空物流岗位,对口就业率超85%

(二)‌中草药种植

  • 区域适配性‌:依托梓潼县中药材产业基础,课程涵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市场运营
  • 政策支持‌:纳入县级乡村振兴重点扶持项目,实习基地对接本地药企

(三)‌数控技术应用

  • 实训资源‌:配备数控车床、铣床及CAD/CAM软件,实训课时占比达60%
  • 校企合作‌:与成都微精企业共建“人才专班”,毕业生起薪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

四、绵阳地区同类型学校对比

(一)办学性质与规模对比

学校名称 办学性质 在校生规模 年培训能力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梓潼县七一职中 公办 800人 10000人次 1800
绵阳A职业技术学校 民办 1200人 8000人次 1500
绵阳B中等专业学校 公办 600人 5000人次 1200
绵阳C技工学校 民办 500人 3000人次 900
绵阳D职业高级中学 公办 1000人 7000人次 2000

(二)优势专业与升学率对比

学校名称 优势专业 升学率(%) 对口就业率(%)
梓潼县七一职中 航空服务、中草药种植 75 80
绵阳A职业技术学校 电子商务、护理 65 70
绵阳B中等专业学校 机械制造、烹饪 60 65
绵阳C技工学校 汽车维修、建筑装饰 55 60
绵阳D职业高级中学 计算机应用、幼儿教育 70 75

(三)校企合作与政策支持对比

学校名称 合作企业数量 定向班占比(%) 政府补贴项目
梓潼县七一职中 15 30 乡村振兴基金
绵阳A职业技术学校 10 20 民办教育扶持
绵阳B中等专业学校 8 15
绵阳C技工学校 5 10
绵阳D职业高级中学 12 25 职教改革试点

梓潼县七一高级职业中学校凭借公办属性与特殊党费支持,在实训资源与政策倾斜上具备显著优势,其航空服务、中草药种植等专业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升学与就业双通道设计提升学生竞争力。相较其他学校,该校在培训规模、校企合作深度及特色专业差异化方面表现突出,但在民办学校灵活机制与部分公办校硬件投入上仍需持续优化。未来需进一步拓展高职贯通合作范围,强化产教融合以巩固区域职教标杆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