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冶高级技工学校(成都)是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技工院校,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四川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学校依托央企背景,以冶金、建筑类特色专业为核心,构建了涵盖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建设,形成“技能+学历+就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在西南地区技工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
一、办学基础与核心优势
学校创建于1965年,前身为冶金工业部直属技工学校,2009年升级为高级技工学校,2020年被纳入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培育单位。校园占地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拥有焊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等12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值达1.2亿元。
指标 | 五冶技校(成都) | 四川同类院校均值 |
---|---|---|
校园面积 | 18.7万㎡ | 12.5万㎡ |
实训设备值 | 1.2亿 | 0.68亿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236家 | 158家 |
作为央企办校,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度对接中国五矿产业链需求,开设金属压力加工、工程起重机械操作等稀缺专业;二是共享集团技术资源,建有国家级焊工大师工作室;三是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近三年为中国中冶、宝武集团等央企输送技术人才超1200人。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个二级学院,开设32个预备技师、高级工专业。其中,焊接加工、建筑工程管理、机械设备维修等5个专业获评四川省重点(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 基础阶段:文化课+专业认知实训
- 提升阶段:专项技能训练+1+X证书考取
- 实战阶段:企业项目实操+顶岗实习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数 | 对应产业链 | 平均就业起薪 |
---|---|---|---|
先进制造 | 8 | 智能制造/高端装备 | 5800元/月 |
建筑工程 | 6 |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 | 6200元/月 |
现代服务 | 4 | 智慧物流/工业互联网 | 4500元/月 |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标准,开发《精密测量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等12门校本教材,其中3本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342人,其中正高级讲师12人,副高级职称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通过实施“青蓝工程”“企业技术专家驻校计划”,构建了“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双师培养体系。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行业认证 |
---|---|---|---|
企业兼职教师 | 156人 | 45% | 高级技师证 |
骨干教师 | 83人 | 24.3% | 省级教学名师 |
硕士以上学历 | 94人 | 27.5% | - |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程资源库覆盖18个专业。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合作开发IHK认证培训体系,实现国际标准本土化转化。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四维评价”质量监控体系,近五年累计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1.2万人。毕业生呈现“两高一强”特征:
- 高级证书获取率92%(含特种作业证、1+X证书)
- 对口就业率89%(制造业占63%)
- 岗位适应能力突出,试用期留存率达97%
年份 | 就业率 | 国企就业比例 | 起薪水平 |
---|---|---|---|
2020 | 98.3% | 68% | 5600元 |
2021 | 98.7% | 71% | 5800元 |
2022 | 97.9% | 65% | 6000元 |
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五冶集团、东方电气、京东方等,部分毕业生通过“工匠摇篮计划”进入中国商飞、中核集团等高端制造企业。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创新“四共八互”产教融合机制(共定标准、共构课程、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师资互聘、设施共享、文化互融、成果互惠),形成三种合作范式:
- 订单培养:与中国十九冶等企业开设“一带一路”国际班
- 生产性实训:引入中铁二局钢结构加工项目进校
- 技术研发:联合攀钢集团攻克钒钛合金焊接工艺难题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年均培养规模 | 技术攻关成果 |
---|---|---|---|
现代学徒制 | 中国五冶/中建西部 | 300人/年 | BIM协同管理平台 |
产业学院 | 京东方/通威太阳能 | 200人/年 | 智能工厂仿真系统 |
跨国合作 | 德国博世/日本三菱 | 50人/年 | 精密检测标准体系 |
特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学校为印尼青山工业园、巴基斯坦铁路项目定制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476人。
六、创新创业与技能竞赛
学校构建“三级孵化”双创体系:创意苗圃→创业工坊→产业加速器。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83个,其中“智造云梯”无障碍设备项目获四川省“互联网+”银奖。
竞赛级别 | 获奖数量 | 金牌教练团队 | 成果转化率 |
---|---|---|---|
国家级技能大赛 | 42项 | 焊接/数控团队 | 35% |
省级技能竞赛 | 156项 | 建筑信息化团队 | 28% |
行业技能比武 | 98项 | 智能制造团队 | 41% |
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焊接技术应用项目团队斩获一等奖,其“多轴机器人轨迹优化算法”被企业高价采购。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2万人次,包含新型学徒制培训、退役军人再就业培训等。技术服务中心承接企业横向课题47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200万元。
服务项目 | 年服务量 | 主要客户 | 社会效益 |
---|---|---|---|
企业内训 | 8000人次 | 中铁二局/五粮液 | 技能提升补贴300万/年 |
技能鉴定 | 4500人次 | 省人社厅/行业协会 | 取证率91% |
扶贫协作 | 32个村寨 | 凉山/甘孜地区 | 转移就业2400人 |
特别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学校牵头组建“智能装备职教联盟”,覆盖川渝两地63所院校,开发共享课程资源包42个。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面对产业智能化转型,学校存在三大挑战:一是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占比不足;二是跨学科复合型师资短缺;三是国际认证体系覆盖率偏低。为此提出“三步走”战略:
- 2025年前建成“数字孪生实训中心”
- 2028年实现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匹配度100%
- 2030年跻身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当前正推进“五个一”工程:一套智慧教学系统、一批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一支国际化教师团队、一组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一套技能等级认证体系,力争打造西部地区产教融合示范标杆。
经过六十年发展积淀,五冶高级技工学校(成都)已形成“根植产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鲜明特色。其“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经验、“技能扶贫+就业赋能”模式、“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为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随着国家“技能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学校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的关键期,其探索路径对同类院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