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广汉民航飞行学院(广汉民航飞行学院)

成都广汉民航飞行学院(广汉民航飞行学院)

成都广汉民航飞行学院(现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中国民航局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民航飞行员培养基地。学校以飞行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涵盖航空运输、机场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等全产业链的学科体系,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自1956年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超过7万名民航专业人才,占中国民航飞行员总数的70%以上。其主校区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拥有全球最大的民航飞行训练机队和先进的模拟训练设备,同时依托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形成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办学特色。

成	都广汉民航飞行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行业地位

学校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扩建,2006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作为中国民航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学院始终承担着民航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任务。目前,学院在全球民航教育领域排名前列,其飞行员培训量连续20年位居全球第一,机务维修、空管等专业毕业生覆盖国内95%以上的民航企事业单位。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
1956年建校,初设飞行驾驶、飞机修理专业
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增设空中交通管制专业
2011年成为首个民航类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建成全球首个民航智慧机场实训基地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了以“飞行技术”为龙头,覆盖交通运输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学科体系。现有本科专业24个,硕士点15个,博士点3个,其中飞行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2023年数据显示,飞行技术专业招生规模达1800人/年,占全国同类专业总计划的85%。

学科类别代表专业行业认证率
飞行技术类飞行技术、飞行器适航技术100%通过ICAO认证
交通工程类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机场运行98%通过民航局考核
机械电子类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95%获CCAR-66执照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200人,持有民航特级飞行员资质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民航局科技项目45项,研发的“基于VR的飞行模拟训练系统”使训练效率提升40%。2022年科研经费突破5亿元,居民航高校首位。

四、教学资源与训练体系

学校配备180架教学飞机,包括波音737、塞斯纳172等机型,并建有亚洲最大的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训练体系采用“理论-模拟-实装”三级递进模式,学员需完成400小时模拟机训练及250小时飞行实践。2023年新增AR导航训练系统,将紧急处置训练效率提升30%。

训练阶段内容时长要求
初级模拟基本操纵、失速恢复120小时
中级实装起降、简单气象飞行80小时
高级综合复杂气象、特情处置50小时

五、学生规模与培养质量

截至2023年,在校学生总数达2.3万人,其中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占比38%。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8.7%,对口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中涌现出多位民航英雄,如成功处置“5·14”川航备降事件的英雄机组中,3名成员出自该校。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与FAA、EASA等国际航空机构建立联合认证机制,与波音、空客等企业共建培训中心。2019年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民航教育联盟,吸纳23国成员。每年选派200名优秀学员赴美欧交流学习,同时为非洲、东南亚培养留学生500余人。

七、行业贡献与社会服务

学院承担民航局80%以上的标准制定任务,主导修订《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合格审定规则》。疫情期间开发“远程虚拟训练系统”,保障全球200余家航司不间断训练。2022年为国产大飞机C919培养首批航线机长12人,助力国产民机商业化运营。

八、未来发展与挑战

面对民航智能化转型,学校正推进“智慧飞行”专业群建设,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人工智能航空应用实验室。但面临军民航空域资源竞争加剧、训练成本年均增长12%等问题。2025年前需解决飞行教员老龄化(55岁以上占比40%)及新能源飞机训练体系缺失等关键瓶颈。

作为中国民航人才供给的核心引擎,成都广汉民航飞行学院通过七十余载的积淀,构建了贯通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科研创新的完整生态。其“扎根民航、服务全球”的办学理念,不仅支撑着中国从航空大国向强国迈进,更为世界民航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随着民航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升级,学院在智慧机场、绿色航空等领域的探索将决定其能否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