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遂宁电力学院(遂宁电院)

遂宁电力学院(遂宁电院)

遂宁电力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聚焦电力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为核心模式,开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特色专业,构建了“电力+智能”双轮驱动的教学体系。现有在校生规模超8000人,年均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5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依托国网四川技培中心资源,学院建有国内领先的电力仿真实训基地,配备10kV配电实训场、风电运维模拟平台等高端教学设施,形成“理论-实训-认证”一体化培养链条。近年来,学院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30余家电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成为西南地区电力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遂	宁电力学院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围绕电力产业链构建“发输配用”全链条专业体系,重点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核心专业。下表呈现近三年专业调整与招生数据:

年份新增专业停招专业招生总数
2021氢能技术应用火电厂集控运行2845
2022电力机器人应用热工自动化2912
2023虚拟电厂技术电力客户服务3028

专业动态调整紧跟能源转型趋势,2023年新能源类专业占比提升至42%,传统火电相关专业压缩至18%。通过引入虚拟电厂、电力机器人等前沿方向,形成“传统电力+智能装备+新型能源”三维专业矩阵。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保障

学院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以下数据反映师资结构优化成果:

类别202120222023
高级职称占比28%34%41%
双师型教师55%68%79%
企业兼职教师32人58人85人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引进电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课程导师,形成“专任教师+企业导师”联合授课模式。2023年生师比降至16:1,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四年提升13个百分点,双师比例接近公办本科院校水平。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院依托四川省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配电网智能化、储能技术等应用研究。近三年科研关键指标如下:

年度纵向课题横向项目技术交易额专利授权
202112项28项¥460万17件
202219项42项¥830万29件
202326项55项¥1200万43件

横向科研项目占比达65%,主要来源于电力企业技术攻关需求。2023年与国网四川电力共建“源网荷储”协同创新平台,完成配网自愈系统、台区智能诊断等12项技术转化,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四、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投资2.3亿元打造“三级递进”实训体系,核心设施包括:

实训层级场地面积设备值承载能力
基础实训室8000㎡¥5800万年训1.2万人次
专项实训场12000㎡¥9200万年训3000人次
生产性实训基地5000㎡¥8000万年承接800人次

10kV配电实训场实现“真实变电站”场景复现,配备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等全套设备。新能源实训中心可模拟光伏电站、微电网等运行环境,满足“岗课赛证”综合实训需求。

五、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院构建“三级就业网络”,近四年就业数据对比如下:

指标2020202120222023
总体就业率94.7%95.3%96.1%96.8%
国企就业占比68%72%75%78%
专业对口率81%84%87%90%

2023届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系统占比达62%,平均起薪较全省高职均值高23%。新能源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首次就业薪酬突破6500元/月,较传统电力专业高15%。

六、学生发展路径

学院搭建“学历提升+技能成长”双通道,近三年数据显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发展类型202120222023
专升本录取率12%15%18%
入伍参军人数42人58人75人
海外就业(印尼/巴基斯坦)35人52人88人

通过“电力工匠班”培养计划,年均输送50名毕业生参与“一带一路”电力工程建设。2023年新增“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实现毕业即具备中级职称评定资格。

七、产教融合创新

学院深度实践“校中厂”模式,形成以下产教联合体:

合作类型企业数量共建实体年培训量
产业学院8家配网自动化学院400人次
大师工作室5个王海明继保工作室200人次
订单班12个南瑞智能巡检班300人/年

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开发“电力+通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宁德时代设立动力电池检测中心,年承接企业检测服务200余项。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能源行业变革,学院存在三方面挑战:一是新能源专业师资缺口达30%;二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3年;三是区域间招生竞争加剧。对此提出:

  • 实施“青鹰计划”专项引才,三年引进博士15人
  • 建立设备租赁共享平台,年节约采购资金¥1200万
  • 开发“电力文化研学”项目,拓展生源渠道

通过上述举措,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2个,校企共建海外分校1-2所,实现从区域性高职向国际化技术大学转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