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宜宾职院南溪校区)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宜宾职院南溪校区)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是四川省高职教育布局优化的重要成果,依托宜宾市“长江上游区域教育中心”战略定位,于2021年正式落成。校区位于宜宾市南溪区东部新城核心区,占地约8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2亿元,是集教学、实训、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校区紧密对接川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需求,重点布局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专业群,与五粮液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构建了“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培养体系,近三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5000人。校区建设注重生态与科技融合,采用海绵城市设计、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技术,智慧校园系统覆盖教学管理全场景,成为川南地区产教融合示范标杆。

四	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南溪校区地处宜宾市“东拓南延”城市发展主轴,距市中心15公里,毗邻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罗龙工业园区。校区周边形成“三横两纵”路网格局,经G93成渝环线高速南溪互通可直达成都、重庆,通过宜泸快速通道连接泸州港(60公里)。校内设公交首末站,开通至高铁南站、临港经开区等产业集聚区的定制专线,实现“1小时通勤圈”覆盖主要合作企业。

交通类型距离/时长班次频率
高铁南站25公里/40分钟每15分钟一班
临港机场35公里/50分钟每日6趟班车
罗龙工业园8公里/15分钟早晚高峰加密班次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校区聚焦“智能制造+数字服务”双轮驱动,构建“4+X”专业集群。其中,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4个省级重点专业形成核心支撑,柔性设置工业互联网、智能仓储等新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采用“岗位能力+职业证书”双轨制,引入1+X证书标准23项,开发《动力电池PACK工艺》《智能产线运维》等特色教材12本。

专业群核心课程职业认证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编程、MES系统应用数控车工(高级)、工业机器人操作
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充电桩安装调试新能源汽车维修、高压电工
数字经济电商视觉设计、Python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师、数据分析师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校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技术骨干与高校教授“结对共育”模式组建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具备企业实践经历教师达85%。建有跨企业培训中心3个,聘请“产业教授”27人,形成“理论教学+项目攻关+技术革新”三位一体培养机制。教学资源库包含虚拟仿真项目142个,专业教学案例库实现行业典型工况覆盖率90%。

师资类型人数企业服务能力
教授/副教授124人年均横向课题23项
企业兼职教师68人累计开发岗前培训课程47门
“双师型”教师282人持有行业资格证165本

四、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区建有国内领先的“五维一体”实训体系,包括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投资1.2亿元)、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宁德时代共建)、数字商贸实训楼等核心设施。信息化方面,部署5G+MEC边缘计算网络,建成工业大数据中心,开发VR/AR实训模块58个,实现PLC编程、无人机操控等高危场景虚拟训练全覆盖。

实训类别设备价值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1.2亿元西门子、海克斯康
新能源实训基地8000万元宁德时代、比亚迪
数字商贸实训楼3000万元京东、用友网络

五、学生规模与就业质量

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860人,年均开展企业定制班32个,订单培养学生占比41%。建立“三级就业跟踪”机制,近三届毕业生平均月薪达5200元,专业对口率83%。与长三角地区建立“实习-就业”直通车,2023年向苏州、杭州等地输送技术骨干286人,本地留用率较校区初建时提升26个百分点。

年份毕业生数本地就业占比
2021届1892人58%
2022届2105人65%
2023届2378人72%

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创新“四共八互”合作机制(共定标准、共构课程、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师资互聘、基地互用、成果互享、文化互融),与152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其中,与五粮液集团共建“智能酿造学院”,开发白酒智能化生产课程群;联合蜀南文旅公司打造“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年均开展传统技艺培训超2000人次。

td><建立研学基地9处
合作领域代表企业合作成果
智能制造海尔卡奥斯、施耐德电气开发工业APP 17个
新能源宁德时代、天原集团共建电池检测中心3个
文旅融合蜀南竹海景区、李庄古镇

七、区域经济服务能力

围绕宜宾“4+4+4”产业体系(食品饮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年均开展技术研发项目86项,技术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牵头成立“川南智能制造职教联盟”,辐射滇黔川渝交界区21所院校,年培训企业员工1.2万人次。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开发竹产业深加工课程包,推动南溪石斛种植技术升级,相关成果获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关键设备迭代周期需缩短至3年)、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深度不足(联合研发项目占比仅12%)、国际化办学刚起步(留学生规模不足50人)等挑战。根据《宜宾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校区拟投入2.5亿元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与欧盟职业院校共建“绿色能源技术中心”,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跻身西部职教改革第一方阵。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的重要支点,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生态,以“双师双能”队伍建设夯实育人基础,借力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随着川南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崛起,校区正从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向技术服务平台转型,其“政校企村”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对同类高职院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未来需在国际化标准引进、跨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实现从区域领先到全国示范的跨越式发展。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