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交通技工学院(南充交通技校)

南充交通技工学院(南充交通技校)

南充交通技工学院是经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技工院校,隶属于南充市交通运输局主管,致力于培养交通运输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立足川东北区域发展需求,以“交通强国”战略为导向,构建了以汽车维修、轨道交通、公路工程为核心的专业体系。校园占地120亩,建有国家级汽车实训中心、省级公路工程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配备智能化教学设备覆盖率达85%。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6000人,年均开展企业定制培训超3000人次,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

南	充交通技工学院

学院创新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与蜀道集团、吉利四川商用车等23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实践平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2%,企业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五。在2023年四川省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斩获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项目7项一等奖,彰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力。

然而,随着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学院面临专业升级压力,特别是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存在师资结构性短缺。同时,川渝地区同类院校竞争加剧,需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深度,提升服务区域产业链能力。未来需强化数字校园建设,构建“云上实训室”等新型教学场景,深化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等机构的跨区域合作,打造西部交通技工教育高地。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指标项南充交通技工学院四川城市技师学院成都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创办时间2015年1998年1978年
校园面积120亩(含实训基地50亩)230亩180亩
校舍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15.4万平方米12.8万平方米
实训设备总值4800万元9200万元7500万元
图书馆藏书量12万册(含电子图书4万册)25万册18万册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核心维度南充交通技工学院对比院校A对比院校B
重点建设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幼儿教育航空服务、计算机应用
课程体系特征理论课:实践课=3:7,融入1+X证书标准理论课:实践课=4:6理论课:实践课=3:7
省级精品课程《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公路工程测量》等5门《护理实务》《电商运营》等8门《航空礼仪》《无人机操控》等4门
产业匹配度覆盖川东北85%交通类岗位需求服务本地商贸服务业为主对接成都航空物流产业集群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统计类别南充交通技工学院行业平均水平优质技工院校标准
专任教师总数216人师生比1:25师生比1:20
高级职称占比38%(含正高5人)28%≥35%
双师型教师比例67%52%≥60%
企业兼职教师89人(来自12家合作企业)平均40人≥50人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4%18%≥25%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院建有三大实训中心: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含新能源整车解剖区、智能网联模拟舱)、公路工程检测中心(配备沥青针入度仪、混凝土回弹仪等专业设备)、轨道交通实训馆(模拟地铁OCC控制中心)。其中,汽车实训中心获中央财政支持职教专项建设资金800万元,设备台套数达行业标准的1.5倍。与吉利集团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实现5G信号全覆盖,可开展V2X通信、自动驾驶算法调试等前沿实训项目。

五、就业质量与校企合作

  • 就业去向:主要输送至蜀道集团、南充公交公司、东风南充工厂等本地企业,同时向成都、重庆拓展,202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12%
  • 薪酬水平:实习期平均月薪3800元,转正后技术岗可达5500-7000元,高于区域技工院校均值15%
  • 合作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与企业联合开发《岗位能力矩阵图》,实现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精度达90%以上
  • 订单培养:2023年新增吉利领克班、中铁轨道班等6个定制培养项目,占新生总数32%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学院构建“技能+”成长体系,近五年累计开展“1+X”证书试点8个,通过率91%。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6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汽车技术项目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面向社会开展驾驶员继续教育、工程机械操作培训等项目,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被省人社厅认定为“川东北交通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基地”。

七、区域竞争力对比分析

评估维度南充交通技工学院川东北地区平均值成渝双城经济圈标杆校
专业与产业吻合度92.5%(基于区域用工需求调研)78.3%96.1%
企业参与教学程度课程开发参与率85%、实训指导覆盖率100%课程开发参与率60%课程开发参与率90%
技术研发服务到款额年均320万元(含横向课题、技术服务)年均150万元年均800万元
毕业生留川就业率89%(其中72%留驻南充)76%65%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智能化转型中传统专业改造滞后,需加快人工智能+交通专业群建设;二是高端技能大师短缺,计划实施“候鸟专家”计划柔性引进行业领军人才;三是跨区域协同不足,正筹建“嘉陵江流域交通职教联盟”。建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探索“专利池+标准输出”的技术服务体系,力争三年内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