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江县小河职业技术学校(南江小河职校)

南江县小河职业技术学校(南江小河职校)

南江县小河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4年,原名为南江县小河农业高级中学,200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为宗旨,开设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等四大类12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10人。作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节点,该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等模式,构建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成为川东北地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

南	江县小河职业技术学校

一、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适配性分析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南江县“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重点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文旅服务三大领域。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就业方向
现代农业技术茶叶种植与加工、畜牧兽医植物生理学、农产品电商、农业机械操作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技术员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维修CAD建模、工业机器人编程、液压传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岗
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安全、影视后期制作、物联网基础IT企业运维、新媒体运营
现代服务高星级饭店运营、导游服务餐饮管理、旅游线路设计、民宿运营文旅企业基层管理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保障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量25%。

指标类型数值对比全省中职均值
师生比1:151:18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22%15%
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证书教师占比65%48%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三课两考”制度(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近三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年均增长15%,其中2023年省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

三、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四中心六基地”实训体系,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为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

实训类别设备数量合作企业年实训人次
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温室2座、无人机15台四川茗兰茶业、南江黄羊集团1200
数控加工实训基地CNC机床30台、3D打印机8台巴中江淮齿轮、成都精沛科技900
信息技术实训室云计算节点50个、影视剪辑工作站20套华为ICT学院、字节跳动扶贫项目组650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

学校创新“1+X+Y”合作机制(1所职校+X家企业+Y个乡村合作社),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育人模式。

  • 与京东物流共建“南江产教融合园”,年输送实习生200人
  • 联合光雾山旅游公司开发“红叶导游”特色培训项目
  • 为本地37家农业合作社定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

2023年校企合作企业新增8家,开发企业定制课程12门,学生顶岗实习补贴标准较上年提高20%。

五、学生发展路径与社会贡献

学校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创业有扶”的多元发展通道,近五年累计输送高职生源1800人,本地就业占比达68%。

年份升学率本地就业率创业扶持项目数
201968%59%17
202072%63%22
202175%65%25
202276%67%31
202378%68%37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重点打造“三个学院”社区教育品牌。

  • 乡村振兴学院: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覆盖全县28个乡镇
  • 银发经济学院:为老年群体开设智能手机操作、健康护理等课程
  • 小微企业学院:为本地创业者提供电商运营、财税管理专项培训

2023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突破300万元,较三年前增长4倍。

七、办学效益与区域影响力

学校毕业生遍布成渝地区及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某某等优秀校友。根据第三方评估,每投入1元职教资金可带动本地产业增收4.2元,形成显著的“职教红利”效应。

评价维度南江职校川东北同类学校均值
毕业生起薪(元/月)38003200
雇主满意度(%)91.584.3
家长认可度(%)89.278.6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升级、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较大等挑战。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突破:

  • 建设“智能农机装备”等数字化新专业集群
  • 深化与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的学分互认机制
  •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开发“红色文化+职业技能”特色课程体系

该校作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其“扎根乡村、服务振兴”的办学实践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实现从“技能培养基地”向“乡村振兴智库”的跨越式发展。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