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达县职高新校区(达县职高新校区)

达县职高新校区(达县职高新校区)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作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运营体现了教育现代化与产教融合的双重导向。新校区选址于城市拓展区,占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设计容纳学生规模6000人。校区布局以"教学-实训-生活"三位一体为核心理念,配备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六大实训中心,其中智能机械加工实训室设备价值超3000万元。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特征,现有高级讲师占比35%,企业兼职教师占比20%。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直播等前沿专业,形成"传统优势+新兴技术"的动态调整机制。

达	县职高新校区

一、区位布局与交通网络

新校区位于达州市高新区梨树坪片区,地处秦巴腹地交通枢纽节点。东接包茂高速达州站出口,西连达州高铁站3公里,南距达州机场15公里,形成"空铁陆"立体交通体系。校区周边5公里半径内集聚3个省级工业园区,为校企合作提供地理优势。

对比维度老校区新校区区域平均水平
占地面积80亩200亩150亩
建筑面积3.2万㎡8万㎡6.5万㎡
生均面积18㎡32㎡28㎡
通勤时间(市中心)45分钟20分钟30分钟

二、基础设施配置标准

校区建设采用"智慧校园3.0"标准,部署5G+教育专网,实现AR/VR实训场景全覆盖。图书馆藏书量突破15万册,电子资源库接入知网、万方等平台。学生公寓配备独立卫浴、空调系统,食堂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认证,可满足2000人同时就餐。

设施类型配置参数技术特征
实训设备数控机床50台/3D打印机20台物联网远程控制
体育场馆室内篮球场2个/400米塑胶跑道LED赛事照明系统
安防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电子巡更大数据分析预警

三、专业集群建设路径

构建"4+2"专业体系,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汽车维修四大主干专业群,配套建设电商直播、老年护理两大特色专业。与蜀鑫隆机械、达州钢铁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开发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的课程体系,实现岗位能力与教学标准深度融合。

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通过名校直招、企业特聘等方式引进硕士以上教师占比提升至40%。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培养体系,每学期开展企业实践不少于2周。兼职教师库纳入50名行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指导。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持证情况
专任教师18075%双师型68%
企业兼职4016%高级技师90%
实验员3012%-

五、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与园区企业共建"教学工厂"12个,推行"1.5+1.5"工学交替培养。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开发本土化活页式教材。建设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年承接社会培训超万人次。创新"股权激励"合作机制,校企按7:3比例共投实训设备。

六、智慧教学应用场景

搭建"云教学"平台,集成AI课堂分析、学业预警系统。虚拟仿真实训覆盖率达80%,机械拆装等高危实训全部实现数字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微课2000节、三维模型库500个。推行"学分银行"制度,支持技能证书与课程学分互换。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创业有扶"的三维通道。与四川文理学院等本科院校搭建"3+4"升学立交桥,近三年本科升学率提升至28%。建立校友创业孵化园,提供免租工位、税务指导等12项服务。开发职业生涯测评系统,精准匹配就业岗位。

八、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设立校企合作发展基金,年度预算不低于学费收入的10%。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委员会,每两年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推行能源合同管理,光伏发电覆盖50%公共区域用电。构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螺旋体系,形成"目标-监测-改进"闭环管理。

达县职高新校区的建设标志着区域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新阶段。通过空间扩容、专业升级、产教深融的系统性变革,构建起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体系。未来需持续强化数字化转型力度,深化多元办学体制改革,使校区成为川东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示范标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