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是西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国家首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该学院依托四川师范大学百年师范教育底蕴,构建了“本硕贯通、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学院现拥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儿童发展与健康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理论+实践+艺术”三维融合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覆盖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尤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发挥着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的核心作用。
一、历史沿革与定位
四川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40年代国立师范学院幼稚教育系,2003年独立建制为学前教育学院,2018年更名为幼儿师范学院。学院始终以“培养未来幼儿教育引领者”为使命,形成“全人教育、实践导向、国际视野”的办学特色。
时间阶段 | 发展历程 | 标志性成果 |
---|---|---|
1940-1950 | 国立师范学院幼稚教育系创建 | 首创西南地区高等学前教育专业 |
2003-2015 | 独立建院与专业拓展 | 获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
2018至今 | 更名为幼儿师范学院 | 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了“三位一体”学科体系,涵盖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儿童发展科学、幼教管理三大方向。现有1个教育学博士点(学前教育方向),2个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专业名称 | 培养层次 | 特色方向 |
---|---|---|
学前教育 | 本科/硕士/博士 | 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 |
早期教育 | 本科 | 0-3岁婴幼儿发展干预 |
儿童发展与健康管理 | 本科 | 儿童营养与运动科学 |
三、师资队伍结构
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通过海外研修、幼儿园实践锻炼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占比3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65%,另聘有实践导师42人。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教授/副教授 | 22/18 | 50% |
博士学位教师 | 44 | 65% |
实践导师(园长/骨干教师) | 42 | - |
四、课程体系创新
推行“模块化+项目制”课程改革,设置“教育经典研读”“儿童行为观察”“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占比达45%,包含16周教育见习和12周教育实习。
- 核心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课程论、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
- 特色项目:幼儿园主题课程开发工作坊、儿童戏剧创编实践
- 国际课程:引进蒙台梭利教学法、瑞吉欧教育体系专题
五、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三级递进”实践平台:校内实训中心→基地园观摩→顶岗实习。与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泡桐树幼儿园等28所省级示范园建立战略合作,年均接收实习生300余人次。
- 虚拟仿真实验室:配备VR幼儿园情境教学系统
- 教育见实习基地:覆盖川内15个地市州
- 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儿童绘本创作、幼教装备研发项目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23项,发表CSSCI论文47篇。建成“西部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26份,开展幼儿园质量评估服务覆盖132所园所。
- 重点研究方向: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儿童语言习得机制、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 社会服务项目:国培计划、民族地区幼教帮扶、特殊教育师资培训
七、国际化办学
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年均选派2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承办“国际幼儿教育论坛”3届,参与制定《亚洲早期教育质量标准》。
- 国际合作项目:中加双语幼教人才培养计划
- 海外研修基地:新西兰奥克兰幼教联盟
- 国际认证:获得NAEYC(美国幼教协会)课程认证
八、就业质量与影响力
毕业生职业发展呈现“三高一宽”特征:高就业率(98.2%)、高专业对口率(91%)、高晋升速度,就业地域覆盖全国并延伸至东南亚华人社区。
指标 | 2020届 | 2021届 | 2022届 |
---|---|---|---|
初次就业率 | 96.8% | 97.5% | 98.2% |
幼儿园任职比例 | 82% | 85% | 88% |
升学率 | 12% | 10% | 9% |
四川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通过构建“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育人模式,已成为西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标杆机构。其“理论-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不仅提升了区域幼教行业专业化水平,更为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四川样本”。未来,学院需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应用、儿童心理健康干预等新兴领域持续突破,保持学科发展的前瞻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