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是川东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创办于1983年,历经四次迁址扩建,现已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学校立足秦巴山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其中畜牧兽医、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现有在校学生4860人,教职工3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8%,“双师型”教师覆盖率突破6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2%。学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京东方、通威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万人次,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成为川东北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样本。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宣汉职业中专占地总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实训楼8栋,配备价值8700万元的教学设备。校园网络实现千兆主干覆盖,数字资源库存储量达12TB,建有智慧教室42间、虚拟仿真实训室6个。
指标项 | 宣汉职业中专 | 达州同类职校均值 | 全省中职校前30% |
---|---|---|---|
生均教学设备值 | 1.8万元 | 1.2万元 | ≥1.5万元 |
数字化资源覆盖率 | 92% | 78% | ≥85% |
实训工位总数 | 6800个 | 4500个 | ≥6000个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18个中职专业,形成“农业+工业+信息技术”三足鼎立架构。重点建设畜牧兽医、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3个省级示范专业,开发“岗课赛证”融合课程42门,校本教材覆盖率达75%。
核心指标 | 宣汉职中 | 省内县域职校 | 国家中职示范校 |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3个 | 1.2个 | ≥5个 |
课程数字化改造率 | 83% | 61% | ≥90% |
1+X证书试点项目 | 8项 | 3.5项 | ≥10项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互聘”“名师工作室”等机制,组建由2名正高级讲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年均选派80名教师赴合作企业研修,培育“双师型”教师197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8%。
关键指标 | 宣汉职中 | 川东北职校 | 全国中职百强校 |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 24% | 18% | ≥35% |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 38% | 31% | ≥45% |
企业兼职教师数 | 68人 | 42人 | ≥80人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将畜牧专业理论学习与养殖场实践交替进行。与京东方合作开展“学徒制”培养,实现“教室-车间-岗位”三级递进。近五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万人,本地就业留存率达67%。
五、产教融合实践
建成“宣汉-成都”双园区实训中心,与蜀宣花牛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年出栏实验牛犊300头。引入华为ICT学院,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平台,设备投资超1200万元。
六、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200人次,开发“巴山工匠”专项培训包。承接重庆、陕西等地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职教教师1800人日。
七、学生发展质量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其中畜牧技能赛项实现三连冠。“专升本”录取率从2019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28%,合作高校涵盖四川农业大学等6所本科院校。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存在专业集群化程度不足、产教融合深度待提升等问题。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专业群,力争三年内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作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鲜明的山地职教特色。未来需在专业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育人等方面寻求突破,为革命老区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