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文化旅游学院侯琳作为区域文旅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者,其职业发展轨迹与学院战略定位高度契合。从教学创新到科研转化,从文化传承到产业服务,侯琳构建了多维协同的职业体系。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理论教学与川东北非遗资源深度结合,开发特色课程群;二是主导横向课题推动校地合作,近五年促成7项文旅规划项目落地;三是创建"嘉陵江文化研习社"育人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200余人。在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其主持的《蜀道文化数字化保护》课题开创了AR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教学的先例,相关成果被国家文旅部纳入典型案例库。
一、教育背景与专业资质
侯琳的学术积累呈现"本硕博"三级跳特征,先后获得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士(2008)、西南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硕士(2011)、陕西师范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2020)。持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师"(2018)、"研学旅行指导师"(2021)等职业资格。其学历结构覆盖旅游管理、文化产业、人类学三大领域,形成"管理+创意+研究"的复合型知识架构。
教育阶段 | 院校 | 专业方向 | 核心成果 |
---|---|---|---|
本科 | 四川师范大学 | 旅游管理 | 省级优秀毕业生 |
硕士 | 西南财经大学 | 文化产业管理 | 发表CSSCI论文2篇 |
博士 | 陕西师范大学 | 文化人类学 | 获"萧氏奖学金" |
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侯琳构建"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引入VR实景课堂,实践教学建立"项目制工作室",文化传承开设"非遗工坊"。其主讲的《巴蜀文化概论》课程采用"双师制",邀请5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与授课。2022年开发的《蜀道文化数字解码》在线课程,入选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名单。
课程类型 | 代表性课程 | 创新要素 | 学生参与度 |
---|---|---|---|
理论课程 | 《巴蜀文化概论》 | 非遗传承人进课堂 | 92% |
实践课程 | 《文旅项目策划》 | 真实项目实战 | 85% |
数字课程 | 《文化资源数字化》 | AR技术应用 | 78% |
三、科研成果转化路径
近五年主持纵向课题3项、横向课题9项,其中《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与南充市文旅局合作的《嘉陵江夜游经济带规划》直接带动沿岸7个区县文旅投资超12亿元。其团队研发的"非遗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已应用于3个市级文化馆。
课题类型 | 项目名称 | 合作单位 | 成果转化 |
---|---|---|---|
纵向课题 | 巴蜀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 四川省社科联 | 出版专著1部 |
横向课题 | 阆中古城业态提升规划 | 阆中市文旅局 | 实施率82% |
校企合作 | 乡村旅游智慧导览系统 | 腾讯西南研究院 | 获软件著作权 |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作为南充市文旅智库专家组成员,累计完成政府咨询报告17份,其中《关于建设嘉陵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议》被纳入《南充市"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2021年牵头组建"川东北非遗保护联盟",吸引42家单位加入。其团队运营的"南充文旅"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15万,年度阅读量超800万次。
五、行业影响力评估
在2022中国文旅教育峰会上发布的"全国文旅院校教师影响力指数"中,侯琳位列西南地区第7位。其提出的"文化基因解码"理论被《中国旅游报》专题报道,相关论文被引量达130余次。担任《旅游学刊》《文化遗产》等核心期刊审稿专家,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2项。
六、学生培养成效分析
近三届指导的68名毕业生中,32人进入文旅企事业单位,15人考取名校研究生,8人自主创业。所带班级连续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9级旅游管理班被评为"四川省先进班集体"。学生团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中斩获总冠军,其指导的《川北灯戏数字化传播方案》获最佳创意奖。
七、国际交流合作进展
牵头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建立"中意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开展双向线上课程12门。2021年率团赴马来西亚开展"巴蜀文化海外推广"项目,举办展览8场,受众超2万人次。其主持的《国际视野下的非遗活态传承》课题,开发出多语种非遗慕课资源包,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采购使用。
八、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正筹备申报"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拟投入2000万元建设沉浸式文旅体验研发中心。计划与华为合作开发"巴蜀文化元宇宙平台",预计2025年前完成30个重点文物点的数字化建模。同时推进"一带一路"文旅教育联盟建设,已与12个国家的院校达成合作意向。
通过八大维度的系统分析可见,侯琳的职业发展呈现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特征。其将学术研究深度嵌入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需求,构建起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特别是在非遗数字化保护、红色旅游创新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为地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随着"文化新基建"战略的推进,其主导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有望产生更大范围的行业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