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阳光城校区(成都汽修阳光城)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阳光城校区(成都汽修阳光城)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阳光城校区作为成都市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了以汽车制造与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体系。校区地处成都东部新区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5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智能化教学场景。学校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形成“产教融合、德技并修”的培养模式,与一汽丰田、宁德时代等企业共建实训中心,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校区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块化课程改革及国际化认证体系引入,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西南地区汽车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成	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阳光城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产业联动

阳光城校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汽车产业功能区核心位置,毗邻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及多个整车制造产业园。校区半径15公里内聚集一汽丰田、吉利高原等12家整车企业,以及300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厂商,形成“校企共生”的产业生态。通过“课堂-车间-研发中心”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学生可参与真实生产项目,实现学习场景与职业场景无缝衔接。

核心指标阳光城校区省内同类院校行业平均水平
企业合作覆盖率92%78%65%
顶岗实习对口率94%85%78%
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87%62%55%

二、专业集群与课程体系

校区构建“汽车+智能”专业矩阵,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8个核心专业。采用X证书制度,将德国AHK认证、1+X自动驾驶技术等融入课程,开发《车载系统编程》《电池模组检测》等特色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占比达60%,配备虚拟仿真平台与真实故障诊断系统,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专业方向核心课程认证体系就业领域
新能源汽车技术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检修高压电工证/动力电池检测师整车制造、三电系统研发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传感器调试、V2X通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车联网企业、自动驾驶测试
汽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编程、数字化孪生技术PLC工程师/MES系统操作员智能工厂、生产管理系统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创新

校区实施“双聘双循环”机制,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28人,校内教师赴企业实践每学期不少于40天。组建跨企业课程开发团队,开发《智能装配虚拟仿真》等12门数字化教材。推行“项目导师制”,每名教师带领5-8名学生完成企业实际课题,近三年师生共获国家专利17项。

四、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校区建有三大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投资3200万元)、智能网联测试场(含5G基站与差分定位系统)、数字化制造实训工厂(配备12台工业机器人)。其中电池pack装配线模拟真实生产工艺,可完成从电芯检测到BMS标定的全流程实训,年承接企业员工培训超2000人次。

实训中心设备价值实训项目数年服务量
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3200万元45项1.2万人次
智能网联测试场1800万元32项8000人次
数字化制造工厂2500万元58项9000人次

五、学生发展路径设计

构建“技能之星-工匠苗圃-卓越技师”三级成长体系,设立“丰田T-TEP班”“宁德时代订单班”等定向培养项目。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发明兑换学分。近五年累计输送46名学生进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海外院校深造,23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六、产教融合生态构建

与一汽丰田共建“西南技术培训中心”,联合开发《混合动力系统故障诊断》等企业培训包。引入宁德时代电池研究院资源,共建电池衰减分析实验室。校区每年承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蜀论坛”,推动校企联合技术攻关,近两年完成“新能源车低温启动优化”等6项行业课题。

七、国际化办学实践

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与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汽车技术学院”,开发IHK认证课程。每年选派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研修,引进“教学工厂”理念。国际班学生需通过ASE(美国汽车服务协会)认证考试,毕业生可进入博世全球技术中心工作。

八、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面向区域开展“技能扶贫+职业培训”项目,年培训退役军人、农民工等超3000人次。与成都市人社局共建“新能源汽车维修大师工作室”,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疫情期间为车企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协助20余家零部件企业完成产线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阳光城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需求,构建了“专业群-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其“校中厂+厂中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创新样本。未来需在人工智能与汽车技术交叉领域深化专业布局,加强国际化师资引进力度,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