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高场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重点建设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实用人才”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学校坐落于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宜宾,依托当地白酒产业、装备制造等优势资源,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成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宜宾高场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高场农业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职业技术学校,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246人。办学定位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和“产业技术技能提升”,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时间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5-2007 | 农业中学阶段 | 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超3000人 |
2008-2015 | 职校转型与专业拓展 | 新增机械制造、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 |
2016-至今 | 国家级重点校建设 | 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基地,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紧密对接宜宾“8+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酿酒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技能证书通过率 |
---|---|---|---|
现代农业 | 酿酒技术、畜牧兽医 | 五粮液集团、川茶集团 | 92%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新能源汽车 | 凯翼汽车、中车风电 | 88%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旅游管理 | 京东物流、蜀南竹海景区 | 85%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8人,“宜宾市技术能手”6人,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本教材12部。
指标类型 | 数据对比 | 目标规划 |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5%(2023年) | 2025年达75% |
企业兼职教师 | 42人(含技师18人) | 每年新增10-15人 |
实训设备总值 | 3800万元(截至2023年) | 2025年突破5000万元 |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23家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近五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6800余名,本地就业占比78%,专业对口率82%。
年份 | 就业率 | 升学率 | 平均起薪(元) |
---|---|---|---|
2019 | 94.6% | 12.3% | 3200 |
2020 | 95.2% | 14.1% | 3450 |
2021 | 96.1% | 15.8% | 3620 |
2022 | 95.8% | 16.5% | 3800 |
2023 | 96.5% | 17.2% | 3950 |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五粮液集团共建“白酒酿造学院”,与京东共建“智能仓储实训中心”,形成“厂中校”“校中厂”交替教学模式。2023年校企联合开发课程14门,接收顶岗实习学生682人次。
- 典型合作项目:与凯翼汽车共建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设备由企业捐赠价值500万元
- 创新合作机制:推行“企业命题+学校解题”技术攻关模式,年完成技改项目20余项
- 社会培训: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超3000人次
六、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学校实行“德育学分制”量化考核,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建有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文化载体,年度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文体活动80余场次。
管理措施 | 实施效果 | 改进方向 |
---|---|---|
封闭式管理+人脸识别系统 | 违纪率下降42%(2022 vs 2023) | 优化弹性请假制度 |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覆盖 | 职业认知测评优秀率提升至89% | 引入AI职业指导系统 |
心理健康筛查月报制度 | 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率100% | 建立家长联动干预机制 |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学校承担“五粮液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计划”,为三江新区提供智能制造人才支撑。近三年开展扶贫技能培训惠及12个乡镇,助推460名建档立卡户实现就业增收。
- 技术帮扶:派出专业教师参与乌蒙山片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 国际交流:承接“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技能研修班3期
- 标准输出:牵头制定《川酒酿造》中级工培训标准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路径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职教高考改革等新形势,学校存在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本科层次升学通道不足等问题。未来将重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争取纳入高职院校序列,打造川滇黔结合部职业教育高地。
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宜宾高场职业技术学校正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其“立足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实践,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随着新一轮职教改革政策的落地,学校有望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