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中职业学院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学院立足巴中、辐射秦巴地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办学理念,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育人模式,累计为区域输送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川东北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文旅商贸等6大专业集群,开设高职专业28个、中职专业15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4个。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1.2万人,教职工总数达6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学院与京东、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2%。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2013年创建的巴中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作为秦巴山区首所职业本科高校,学院锚定“服务区域经济、赋能产业升级”目标,构建“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培养体系。
关键指标 | 具体内容 |
---|---|
批准单位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办学层次 | 全日制高职+职业本科 |
核心定位 | 川陕革命老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
战略合作 | 与30余家龙头企业签订框架协议 |
二、专业布局与产教融合
学院构建“产业链-专业群”对接矩阵,重点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数字信息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三大专业集群。通过“引企入校”模式,与通江银耳集团共建食用菌产业学院,与巴中经开区管委会共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实训设备价值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比亚迪、成都航天 | 3200万元 |
信息技术 | 大数据、云计算 | 华为、新华三 | 2800万元 |
现代农业 | 园艺技术、畜牧兽医 | 通江银耳集团 | 1500万元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学年累计到企业实践不少于40天。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 |
---|---|---|---|
教授/副教授 | 102 | 15% | 平均62天/年 |
博士/硕士 | 215 | 32% | 平均55天/年 |
企业兼职教师 | 87 | 13% | - |
四、教学基础设施
建成“一园三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产教融合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智慧农业实训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室覆盖率达100%,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超1.2万元。
设施类型 | 数量 | 面积 | 主要功能 |
---|---|---|---|
产业学院 | 4个 | 1.2万㎡ | 真实生产场景教学 |
虚拟仿真中心 | 2个 | 3000㎡ | VR/AR技术应用 |
大师工作室 | 9个 | 800㎡ | 技艺传承与创新 |
五、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三阶递进”培养体系:第1-2学期夯实专业基础,第3-4学期开展项目化教学,第5-6学期实施顶岗实习。试点“现代学徒制”班级,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
培养阶段 | 培养方式 | 考核标准 | 企业参与度 |
---|---|---|---|
基础阶段 | 理论课程+认知实习 | 学业成绩+职业素养 | 20% |
专项阶段 | 项目化教学+技能认证 | 1+X证书获取率 | 50% |
实战阶段 |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 企业评价+成果转化 | 100% |
六、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万人次,为企业定制员工培训87场次。建成巴中市乡村振兴研究院,承担省级科技攻关项目3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800万元。
服务项目 | 年度量 | 受益群体 | 经济效益 |
---|---|---|---|
职业技能培训 | 4300人次 | 农村转移劳动力 | 间接增收3200万 |
技术研发服务 | 17项 | 中小微企业 | 合同金额560万 |
社区教育 | 92场次 | 城镇居民 | - |
七、学生发展质量
建立“四级竞赛”体系,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243项。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从2018年12%提升至2023年28%,就业对口率达79%,雇主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90%。
发展维度 | 2023年数据 | 趋势变化 |
---|---|---|
技能竞赛获奖 | 省级以上87项 | 年均增长15% |
专升本录取率 | 28% | 较五年前翻倍 |
创业率 | 5.2% | 保持稳定增长 |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高端人才引进难、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科研转化效率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加大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双向流动”机制,建设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挑战领域 | 具体表现 | 应对措施 |
---|---|---|
师资建设 | 缺乏领军人才 | 实施“候鸟专家”计划 |
专业结构 | 新兴专业培育慢 |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
科研转化 | 企业承接力不足 | 搭建技术经纪人队伍 |
作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巴中职业学院技术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发展路径。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为革命老区振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