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青川县高级职业中学校是一所扎根于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机构,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复苏、产业升级紧密相连。学校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依托青川县竹木加工、生态农业等支柱产业,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旅游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该校不仅承担着为本地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的任务,更通过“校企双元”培养模式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学校通过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建成了现代化实训基地,并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闭环生态。然而,受限于区位劣势和产业规模,学校在师资引进、专业拓展及品牌影响力方面仍面临挑战,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差异化发展,成为其突破的关键。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省青川县高级职业中学校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青川县职业中学,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浙江省援建整体迁建,2010年更名为现名并升格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学校始终以“服务灾区重建、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定位为“区域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面向川北地区初中毕业生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同时承担成人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职能。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特征 |
---|---|---|
1984-2008年 | 基础建设期 | 依托县域农业资源开设种植养殖专业 |
2009-2015年 | 灾后重建期 | 浙江省援建实训大楼,引入数控技术专业 |
2016年至今 | 质量提升期 | 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增设电子商务专业 |
二、地理区位与资源条件
学校位于青川县乔庄镇,地处广元、陇南、汉中三省交界处,距县城中心3公里,紧邻G5京昆高速青川出口。周边分布着竹园经济开发区(省级)、青川经济开发区(县级)两大产业聚集区,其中竹园开发区以木地板加工为主导产业,聚集了70余家相关企业。学校与主要产业园区车程均在15分钟以内,为“厂中校”“校中厂”模式提供地理便利。
资源类型 | 具体内容 | 应用方向 |
---|---|---|
产业资源 | 竹木深加工产业园、生态农业示范园 | 专业实训基地共建 |
政策资源 | 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乡村振兴专项 | 实训设备升级 |
自然资源 |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白龙湖景区 | 旅游服务专业实践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4个主干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式,前两年完成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学习,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针对本地竹木产业需求,开发《实木复合地板生产技术》《木材干燥工艺》等特色校本课程。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机械加工技术 | CAD/CAM、数控编程、模具设计 | 四川庄盛木业、欧雅木业 |
现代农业技术 | 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农产品电商 | 青川县农投公司、海伶山珍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导游实务、民宿运营、研学课程设计 | 唐家河旅游开发公司、白龙湖景区 |
四、师资结构与培养机制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通过“校企互聘”机制,聘请28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与浙江某职教集团联合开展教师轮岗培训,近五年累计选派45名教师赴东部发达地区进修。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能力特征 |
---|---|---|---|
理论教学型 | 35 | 33.6% | 学历达标率高,实践经验不足 |
实践指导型 | 42 | 39.8% | 企业经历丰富,教学方法待提升 |
双师型 | 72 | 67.9% | 理论实践兼备,但高级职称比例低 |
五、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有机械加工、计算机网络、酒店服务3个省级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值2300万元,包括数控机床28台、木材干燥窑3座、电商直播室6间。与庄盛木业共建“厂中校”实训中心,实现“教室-车间”一体化教学。
设施类别 | 数量 | 技术水平 | 使用率 |
---|---|---|---|
实训工位 | 1200个 | 省内中职领先 | 92% |
虚拟仿真系统 | 5套 | 对接产业数字化需求 | 75% |
移动教学终端 | 800台 | 覆盖全部在校生 | 85% |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8%,主要流向竹木加工、农业合作社、旅游景区等企业。通过“订单培养”项目,每年为欧雅木业输送技术工人80余名。升学方面,高职单招录取率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58%,对口升学院校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主。
指标类型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就业率 | 94.5% | 96.2% | 97.3% |
本地就业比例 | 72.8% | 76.5% | 78.2% |
对口就业率 | 68.4% | 73.1% | 76.8% |
升学率 | 35.2% | 51.7% | 58.4% |
七、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与青川县经开区共建“竹木产业学院”,开发《木地板品质检测》等6门定制课程。承接浙江省“山海协作”项目,为广元市其他区县职校提供师资培训服务,累计培训职教教师230人次。
服务项目 | 年度规模 | 社会效益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1500人/年 | 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储备 |
企业新型学徒制 | 800人/年 |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
东西部协作研修 | 50班次/年 | 促进教育资源跨区流动 |
八、发展瓶颈与未来展望
当前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专业结构与县域“大农业、小工业”产业结构适配度过高,新兴专业如新能源、康养护理培育不足;二是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高,部分数控设备利用率低于预期;三是“双师型”教师团队中缺乏行业领军人才。未来计划通过建设“智慧职教平台”实现教学数字化转型,申报“川陕甘结合部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并探索与长三角职业院校开展“3+2”分段培养项目。
四川省青川县高级职业中学校在灾后重建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立足产业、服务三农”的办学路径为县域职教发展提供了样本。然而,在产业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传统优势专业与新兴专业布局、破解师资提升瓶颈、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学校需进一步发挥东西部协作优势,将地域资源禀赋转化为职业教育特色,在乡村振兴与技能报国中找到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