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天全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天全职高”)位于雅安市天全县,是四川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学校始建于1983年,历经四次迁址与扩建,现已形成以中职教育为主体,融技能培训、升学教育、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格局。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开设12个专业,在校生规模达3200人。作为川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天全职高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模式,构建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在省级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42项。
学校依托天全“桥头堡”区位优势,深度对接川藏铁路、新能源等区域产业需求,形成机械制造、旅游服务、信息技术三大专业集群。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模式,与京东方、蜀道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省级骨干教师14人,企业兼职导师占比达35%。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数控加工、智能网联汽车等高标准实训室28间,设备总值超4000万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被列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天全职高的发展路径体现了县域职教改革的典型特征:一方面通过“东西协作”引入东部优质资源,与浙江温岭职技校共建“川浙工匠学院”;另一方面扎根本土,开发“熊猫文化传承”“生态农业技术”等特色课程,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然而,受限于区位经济水平,学校在高端设备更新、横向科研合作等方面仍存在瓶颈,如何平衡传统技艺传承与新兴产业适配,成为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天全职高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 | 时间 | 核心事件 | 办学特征 |
---|---|---|---|
初创期 | 1983-1995 | 由天全县城关中学改制而来,开设农学、财会专业 | 服务县域基础产业,规模不足500人 |
扩张期 | 1996-2010 | 获国家级重点职高认定,新建机械加工实训楼 | 专业增至8个,校企合作萌芽 |
转型期 | 2011-2018 | 纳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 |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
提升期 | 2019至今 | 获批“四川省示范性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建成智慧校园 | 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打造双创孵化中心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等6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架构:
课程类型 | 占比 | 典型案例 |
---|---|---|
公共基础课 | 30% | 语文、数学、德育 |
专业核心课 | 45% | 机械制图、网络搭建、导游实务 |
拓展选修课 | 15% | 茶艺、电商运营、3D打印 |
实践实训课 | 10% | 企业轮岗、技能竞赛、创业项目 |
对比2015年数据,实践课程占比提升8%,选修课程种类增加120%,体现从“学科导向”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三、师资结构与培养机制
指标 | 全校数据 | 省级示范校标准 |
---|---|---|
师生比 | 1:14 | 1:16 |
硕士以上学历 | 28% | ≥25% |
高级职称教师 | 32% | ≥30% |
双师型教师 | 68% | ≥60% |
企业兼职教师 | 35% | ≥20% |
通过“校企双聘”“名师工作室”等机制,近三年累计选派87名教师赴企业实践,引进企业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导师,形成“理论教学+实操指导”的复合型团队。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类别 | 数量 | 设备价值(万元) | 认证等级 |
---|---|---|---|
校内实训室 | 28 | 4200 | 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 |
校外实训基地 | 15 | — | 京东方、蜀道集团等深度合作 |
智慧教室 | 22 | 800 | 5G网络全覆盖 |
图书资源 | — | — | 纸质图书6万册,数字资源20TB |
相较于2018年,实训设备总值增长120%,新增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实训室,但高端设备如五轴联动机床仍存在缺口。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指标 | 2020 | 2021 | 2022 | 三年平均 |
---|---|---|---|---|
毕业生总数 | 823 | 915 | 892 | 876.7 |
就业率 | 95.2% | 96.8% | 95.7% | 95.9% |
对口就业率 | 82.4% | 84.1% | 83.6% | 83.3% |
升学率 | 68.5% | 72.3% | 71.2% | 70.7%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92% | 94% | 93% | 93% |
就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38%)、信息技术(25%)、服务业(22%),本地就业占比65%,成都、重庆等成渝城市群占30%。升学渠道以单招考试为主,合作高校达23所。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合作模式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典型案例 |
---|---|---|---|
订单培养 | 12家 | 机械、电子、旅游 | 京东方“匠苗班”年输送50人 |
现代学徒制 | 8家 | 汽修、烹饪、建筑 | 蜀天建设“师徒工作坊” |
产学研联盟 | 5家 | 新能源、物联网 | 与华能天全共建储能实验室 |
社会培训 | — | — | 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 |
通过“引企入校”模式,与新筑股份共建轨道交通实训中心,设备由企业免费提供并定期更新,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生产环境同步升级。
七、区域影响与辐射效应
辐射范围 | 帮扶措施 | 成果数据 |
---|---|---|
川西高原地区 | 输出教学标准12项,共享课程资源80门 | 协助甘孜、阿坝职校创建省级重点专业3个 |
大小凉山地区 | 开展师资轮岗培训,接收彝区学生150人/年 | 毕业生返乡创业率达27%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与重庆立信职教中心共建“成渝工匠”培养基地 | 联合开发跨境电商等新兴专业课程包 |
作为雅安市职教集团牵头单位,牵头制定《川西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推动区域内7所职校实现学分互认与师资共享。
八、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
核心问题 | 应对措施 | 预期目标 |
---|---|---|
高端设备依赖进口 | 申报“十四五”产教融合专项资金,探索融资租赁模式 | 2025年前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横向科研能力薄弱 | 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 | 年立项省级课题≥3项 |
生源质量波动较大 | 优化“知识+技能”招生考核体系,增设奖学金梯度 | 本科升学率提升至75% |
数字化转型滞后 |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AI教学质量监测平台 | 数字化课程覆盖率达80% |
学校计划通过“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专业,打造西部职教改革样板校。
四川省天全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县域职教改革的实践者,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建设,形成了“立足产业、服务区域、辐射西部”的办学特色。其发展路径既体现了基层职校对国家战略的响应,也暴露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职教提质增效的共性难题。未来需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跨界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跨越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