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张友元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其职业生涯展现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他长期致力于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主导多项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在教学创新方面,张友元提出"技能+素养"双轨培养体系,通过模块化课程重构和实训基地升级,显著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其管理实践中,构建了"政校企"三方协同机制,形成可复制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范式。以下从八个维度对其职业贡献进行系统性分析。
一、基础信息与职业轨迹
类别 | 详细信息 |
---|---|
姓名 | 张友元 |
职务 | 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 |
专业领域 | 机械制造技术、职业教育管理 |
职业年限 | 22年(含15年管理经验) |
标志性项目 | "长江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建设 |
二、教学创新成果
创新类型 | 实施时间 | 核心内容 | 量化成效 |
---|---|---|---|
课程体系改革 | 2018-2020 | 开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包 | 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40% |
实训模式升级 | 2021-至今 | 引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进课堂 | 产品合格率达92% |
评价体系重构 | 2020-2022 | 建立"过程+成果"双维度考核 | 优秀率提升25个百分点 |
三、产教融合实践
通过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双载体模式,张友元团队实现三大突破:
- 与五粮液集团共建机器人维护实训中心
- 联合蜀玻股份设立玻璃深加工实训线
- 开发《智能生产线运维》等6门定制课程
该模式使校企合作企业数量从12家增至34家,订单培养学生占比达65%。
四、社会服务效能
服务类型 | 年度数据 | 区域影响 |
---|---|---|
技术培训 | 年均开展42期 | 覆盖全县83%规上企业 |
技能鉴定 | 年考核量1200+人次 | 通过率居全市前列 |
扶贫协作 | 累计培养建档立卡户学生317人 | 就业率100% |
五、科研能力转化
主持完成省级课题《县域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形成: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体系
- "田间课堂"教学模式
- 农产品电商人才孵化方案
相关成果被纳入《四川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白皮书》,带动当地农业合作社增收超2000万元/年。
六、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项目 | 参与教师 | 认证成果 |
---|---|---|
双师素质提升计划 | 86名专任教师 | 高级工证书持有率达91% |
企业实践项目 | 42名骨干教师 | 平均驻企时长120天/年 |
教学能力比赛 | 28个参赛团队 | 获省级奖项9项 |
七、国际化办学探索
牵头开展中德"双元制"本土化试验,实现:
- 引进IHK认证标准5项
- 开发跨境电子商务德语课程群
- 建立中德师生互访机制(年均交流30人次)
该项目获评"四川省国际化特色建设项目",带动国际合作院校增至8所。
八、荣誉与行业影响
荣誉级别 | 获得时间 | 授予机构 |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 2021年 | 教育部 |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 2023年 | 省政府 |
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 | 2022年 | 中华职教社 |
通过多维度的实践创新,张友元构建了具有县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型。其主导的"技能扶贫-产业对接-终身服务"三位一体架构,不仅提升了学校办学内涵,更为西部地区职教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其团队正着力打造智慧职教平台,预示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