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通江高级职业中学(川通江职中)

四川通江高级职业中学(川通江职中)

四川通江高级职业中学是一所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机构,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需求紧密相连。学校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体系,同时注重升学与就业双轨并行的发展路径。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节点,该校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逐步形成“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在职业技能大赛、对口高考升学率等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成为县域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

四	川通江高级职业中学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通江高级职业中学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通江县职业中学,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历经三次校区扩建,现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办学定位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培养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同时开设升学班满足高职院校对口招生需求。

时间阶段重大事件办学规模变化
1985-2000年创建初期,开设种植、养殖等基础专业在校生不足500人,校舍面积3000㎡
2001-2010年获批省级重点职中,增设电子、机械类专业在校生突破1500人,实训设备投入超800万元
2011年至今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开展“订单培养”在校规模稳定在3200人,合作企业达47家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14个中职专业,形成“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数字技术”三大专业群。其中,畜禽生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5%。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就业方向
现代农业类畜禽生产技术兽医基础、饲料加工、养殖场设计畜牧企业、宠物医院、农业合作社
智能制造类数控技术应用CAD建模、数控机床操作、模具设计机械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工厂
数字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搭建、信息安全、云计算基础IT服务公司、智能设备维护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3人。通过“校企互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26人参与实践教学。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本教材覆盖全部主干专业。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经历
理论教师8948.9%平均2.3年/人
实训指导教师5430.2%平均5.7年/人
企业兼职教师3921.4%-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对口升学率达42%。学校与通威集团、京东方等企业建立“订单班”培养模式,同时开设职教高考强化班。2022年,238名学生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牵头组建“通江职教联盟”,与3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电商直播实训基地”等产教项目,其中与巴中中兴纺织合作的“现代纺织实训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六、校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室、3D打印创新实验室等先进设施,总价值超3000万元。信息化建设方面,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覆盖率100%,师生人均移动终端持有量达1.2台。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2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全县12个乡镇。主导制定的《川东北生猪养殖技术规范》被纳入地方标准,推动通江银耳、巴山土猪等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升级。

八、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新兴产业衔接滞后、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等问题。根据“十四五”规划,学校将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维修、智慧农业装备等新兴专业,计划投资1.2亿元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园区。

四川通江高级职业中学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校企合作,已形成“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生态。其“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发展路径,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新专业集群的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学校有望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中发挥更显著的支撑作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