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安县师范学校)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安县师范学校)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师范教育机构,自1940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核心使命。学校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依托川北地区文化教育资源,形成了“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办学特色。作为区域基础教育人才供给的重要基地,该校累计为川陕甘交界地区输送了数万名合格教师,尤其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师资培养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信息化改革等举措,逐步提升办学质量,但其发展也面临地方院校资源有限、师范教育转型压力等挑战。总体来看,四川安县师范学校在坚守师范本色与适应教育变革之间探索出一条平衡之路,为县域教育生态提供了关键支撑。

四	川安县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前身为民国时期的安县简易师范班,1958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省安县师范学校,2000年划归地方管理并转型为普通中等师范学校。其办学定位始终聚焦于“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形成“理论+实践+乡土文化浸润”的三元培养模式。

学校名称建校时间办学层次核心定位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1940年中等师范县域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绵阳师范学院1956年本科师范区域性教师教育高地
江油幼儿师范学校1998年专科幼师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

二、学科设置与专业特色

学校以师范教育为主导,开设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传统优势专业,同时增设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适应新课改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三笔一话”基本功训练,并融入羌族文化、蜀汉历史等地方文化元素。

学校名称师范专业数量非师范专业占比特色课程示例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8个15%羌族民间文学、乡村学校管理
内江师范学院12个30%沱江流域文化研究、非遗传承教育
宜宾学院6个25%长江生态教育、白酒文化概论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58%。构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要求教师每学期深入县域中小学开展教学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本教材覆盖率达70%。

学校名称师生比高级职称占比硕士以上教师占比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1:1832%58%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1:2228%52%
广元师范学校1:1635%61%

四、学生构成与就业情况

生源以川北地区为主,农村户籍学生占比达6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其中85%进入县域中小学任教。学校与32个教育集团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确保人才输出精准对接需求。

五、教学成果与科研水平

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教师出版乡土教材12部。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居全省同类学校前三位,尤其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项目表现突出。科研方向聚焦“乡村教育振兴”,承担多项省级课改专项课题。

六、校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120亩,建有数字化录播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现代化教学空间。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万册,电子资源覆盖率达80%。2020年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全流程数字化。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影响

学校牵头组建“安县教育联盟”,为42所成员校提供师资培训、课程资源共享等服务。近五年开展“送教下乡”活动120余次,培训乡村教师超万人次。校友网络覆盖川北地区90%以上的乡镇学校。

八、挑战与未来发展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师范专业吸引力下降,二是经费投入与本科院校差距明显,三是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未来计划通过“三个转型”破局:从单一师范向“师范+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从传统教学向智能化教育生态转型,从区域服务向跨省教育协作转型。

四川安县师范学校在八十载办学历程中,始终与区域教育发展同频共振。其“立足乡土、深耕师范”的坚守,既体现了地方院校的使命担当,也为破解乡村师资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实践样本。面向教育现代化新阶段,该校需在保持师范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跨界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