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轻工业学校自贡(川轻工校自贡)

四川轻工业学校自贡(川轻工校自贡)

四川轻工业学校自贡校区作为西南地区轻工类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转型紧密相连。自1958年建校以来,该校依托自贡市“盐都”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以食品加工、化工工艺、机械制造为核心的专业体系,为地方轻工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校区通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升级等举措,实现从传统技工教育向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的跨越。当前,校区占地面积约120亩,设有6大专业群,在校生规模突破5000人,成为川南地区轻工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枢纽。

四	川轻工业学校自贡

一、历史沿革与区域定位

四川轻工业学校自贡校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自贡轻工业技工学校,1978年升格为普通中专,2001年更名为现名。校区选址自贡市沿滩新城,地处成渝经济区核心地带,与自贡国家高新区形成“产学研”联动布局。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发展特征
1958-1980盐业技工培训为主服务井盐生产技术迭代
1990-2000增设食品、化工专业匹配自贡制盐向精细化工转型
2010-至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对接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

二、专业设置动态优化

校区现有24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近五年淘汰3个传统纺织类专业,新增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检测等新兴专业,形成“传统优势+新兴技术”的复合型结构。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校企合作企业毕业生对口率
食品加工食品生物工艺自贡久大盐业82%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应用东方锅炉集团78%
新能源光伏材料制备中天火箭公司65%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创新

校区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32%。通过“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计划,聘请12名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

教师类型人数企业实践经历教学成果
理论教学124平均2.3年/人省级精品课7门
实训指导62平均4.7年/人国家技能大赛奖项12项
企业兼职12-开发校本教材9本

四、实训体系建设

校区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基地,包含智能化车间、虚拟仿真中心等18个实训场所。与自贡航空产业园共建“厂中校”,实现“教室-车间”空间融合。

实训类型设备总值(万元)年实训人次合作企业数
基础技能320035008
专项技术4500280012
生产性实训280015005

五、学生发展路径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45%以上,就业率稳定在92%左右。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与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3+2”分段培养。

毕业去向2022届比例2023届比例主要就业城市
直接就业58%55%自贡、成都、重庆
高职单招32%35%-
自主创业5%6%餐饮、电商领域

六、社会服务能力

校区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8000人次,承接自贡市“盐帮工匠”培育计划。与市总工会共建“职工创新工作室”,解决企业技术难题67项。

服务项目年培训量主要委托方社会效益
企业新型学徒制3200人中小微企业提升员工持证率40%
农村劳动力转移2800人人社局就业安置率85%
退役军人培训1500人退役军人事务局创业成功率18%

七、数字化转型实践

2021年起实施“智慧校园2.0”工程,建成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发VR化工实训系统。疫情期间实现线上教学覆盖率达100%,资源访问量突破50万次。

数字化项目投入资金(万元)应用场景使用频次
虚拟仿真实训室850化工单元操作周均32课时
在线课程平台120自主学习日均访问1200次
智能考勤系统60实训管理覆盖率100%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问题。计划通过建设“盐化工产业学院”、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等方式破局。

挑战领域具体表现应对措施预期目标
产业适配性新能源专业招生不足增设储能技术方向三年内专业匹配度提升至90%
师资结构硕士以上学历仅占28%实施博士引进计划五年内高级职称达45%
国际化水平境外合作院校空白筹建中德班项目实现国际交流生零突破

四川轻工业学校自贡校区历经六十余载发展,已构建起“产业需求牵引、教育创新驱动”的办学模式。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赋能,正朝着“西部轻工职教标杆”目标稳步迈进。未来需在跨区域协同育人、技术创新服务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