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宜宾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珙县资源禀赋与产业需求,形成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多次整合升级,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职业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拥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实训基地4个,与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年均输送技术人才800余人,本地就业率达65%,在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产业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
办学定位与核心优势
学校以“服务产业、赋能基层”为宗旨,聚焦川南经济带建设需求,重点培养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技能型人才。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专业设置与珙县“茶产业、蚕桑种植、新能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高度匹配;二是构建“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双轨制培养体系,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三是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2%。
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涵盖18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旅游服务与管理形成特色集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例如,茶叶专业开设茶树栽培、茶叶审评、茶艺营销等课程,并与川红集团共建“川茶实训工坊”。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2%。通过“高校聘训+企业轮岗”机制提升教师能力,近3年累计选派45名教师赴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研修。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校本教材12部,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300余个。
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成茶叶精加工、数控模具、电商直播等实训中心,其中茶叶加工实训室获省级财政专项支持。与珙县智溢缝纫、恒旭机械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实现“教室-车间”无缝衔接。2023年数据显示,学生企业实践平均时长达到1200小时/年,订单班覆盖率提升至35%。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78%。升学渠道方面,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3+2”贯通培养项目,年均输送200名学生。典型就业方向包括川茶集团技术员、巡场镇电商运营专员、珙泉镇农业技术指导员等岗位。
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牵头组建“珙县现代农业职教联盟”,吸纳12家企业、3所中学参与。疫情期间开发“云上茶园”虚拟仿真课程,被纳入四川省终身学习平台资源库。
发展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智能制造专业群设备净值率不足60%;二是县域产业波动影响就业稳定性,如煤炭行业转型导致采矿专业萎缩;三是师资结构需优化,新兴专业如新能源汽车维修存在师资缺口。对此,学校计划通过申报国家级实训基地、引入“银龄教师”计划、增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进行突破。
横向对比与差异化分析
指标 | 珙县职校 | 四川省平均水平 | 全国示范校(如常州高职) |
---|---|---|---|
生均实训设备值(元) | 8500 | 7200 | 15000 |
企业订单班覆盖率 | 35% | 28% | 65% |
本地就业对口率 | 78% | 62% | 55% |
核心数据对比表
维度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
全日制在校生数 | 2180 | 2450 | 2630 |
技能大赛获奖数 | 12项 | 18项 | 25项 |
企业联合研发项目 | 3项 | 6项 | 9项 |
专业竞争力分析表
专业名称 | 省级重点标识 | 实训室数量 | 合作企业数量 |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 | 4 | 8 |
机械加工技术 | ★ | 3 | 6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 | 2 | 5 |
四川宜宾珙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生态,在茶产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然而,要实现更高层次发展,仍需在数字化转型、师资高端化、产教协同机制等方面持续突破。未来可探索跨区域职教集团建设,引入东部优质资源,同时深化“专业群+产业学院”改革,强化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