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荥经县职业高级中学是雅安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川西生态经济带核心区域。学校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文旅服务三大领域的特色专业群,形成“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保障”的双轨培养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覆盖率达75%,成为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典范。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荥经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职业高级中学。作为荥经县唯一公办中职机构,承担着县域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扶贫攻坚等多重职能。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规模 |
---|---|---|
1985-2007 | 农业技术中学阶段,开设种植养殖类专业 | 在校生300-500人 |
2008-2015 | 升格职高,新增机械加工、旅游服务专业 | 在校生突破800人 |
2016至今 | 创建省级示范校,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稳定保持1200人规模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生态农业三大骨干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成都精密机械企业共建实训车间,实现教学生产一体化。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机械制图、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 | 四川宏达机械、成都勤智科技 |
现代农业 | 农产品电商、生态种植技术、农业物联网 | 荥经云华茶业、雅安百益农科 |
文旅服务 | 景区管理、茶艺服务、数字营销 | 牛背山景区、碧峰峡旅游集团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学校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师梯队。专业教师中具备企业实践经验者占比达68%,高级职称教师年均增长15%。
指标类型 | 2020年数据 | 2023年数据 |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52% | 68%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18% | 35% |
企业兼职教师数量 | 22人 | 45人 |
四、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学校构建“技能高考+定向就业+创业扶持”三维发展体系。2023年毕业生中,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校占比41%,直接就业学生专业对口率达83%。
发展类型 | 2021届 | 2023届 |
---|---|---|
升学(高职单招) | 36% | 41% |
直接就业 | 59% | 54% |
自主创业 | 5% | 5% |
五、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学校创新“厂中校+校中厂”教学模式,与四川天齐锂业共建锂电材料检测实训室,与京东西南物流园合作开发智慧仓储课程模块。近三年累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320人次。
- 设备共享:企业提供价值200万元实训设备
- 订单培养:年均输送技术人才150人
- 研发转化:师生参与技术改造项目9项
六、校园基础设施配置
占地120亩的校区建有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三大实训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达3800万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20台套。
设施类型 | 数量 | 主要功能 |
---|---|---|
实训工坊 | 18个 | 涵盖数控加工、电商直播等 |
智慧教室 | 32间 | 配备互动教学系统 |
校企合作基地 | 6个 | 包含锂电检测中心等 |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重点覆盖农民工、脱贫户等群体。2023年为县域企业定制培训12期,开发《黑砂烧制技艺》等非遗传承课程。
- 技术帮扶:建立8个乡镇成人学习中心
- 资格认证:年均组织职业资格考试800人次
- 社区教育:开设老年智能技术课程24课时
八、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生源结构变化等挑战,学校正推进三大转型:一是专业集群对接“川藏铁路”建设需求,二是构建“学历证书+X技能认证”体系,三是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平台。
挑战类型 | 具体表现 | 应对措施 |
---|---|---|
产业适配性 | 新能源材料人才缺口大 | 增设锂电应用技术专业 |
生源质量 | 县域初中生源减少30% | 拓展滇西招生网络 |
技术迭代 | 智能制造设备更新滞后 | 建立设备租赁共享机制 |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四川省荥经县职业高级中学已形成“立足本土、服务产业”的鲜明特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学校不仅成为县域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更搭建起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桥梁。未来需在专业数字化改造、跨区域合作办学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川西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