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成都崇州第一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立足成都都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办学理念,紧密围绕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设置专业集群,形成“工商结合、理实一体”的特色培养模式。作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学院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与京东方、一汽丰田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崇州市机械职业中学,2008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入选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现开设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商务等6个二级学院,形成“双核驱动”(技术应用与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节点 | 事件内容 |
---|---|
1985年 | 创建崇州市机械职业中学 |
2008年 | 升格为高职院校 |
2015年 | 获批省级示范性高职建设单位 |
2020年 | 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三级四层”课程体系,设立智能制造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等4个省级重点专业,开发“平台+模块”课程包。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西门子共建实训标准,电子商务专业引入阿里巴巴认证体系。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校企共建专业占比 | 1+X证书覆盖率 |
---|---|---|---|
装备制造类 | 2 | 75% | 80% |
电子信息类 | 1 | 60% | 65% |
现代服务类 | 1 | 90% | 95%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46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建有智能制造虚拟仿真中心、智慧商科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实训设备总值超1.2亿元。
指标类型 | 数值 | 对比全省均值 |
---|---|---|
生师比 | 16:1 | 优于18:1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72% | 高15% |
企业兼职教师 | 126人 | 多40% |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与华为共建ICT学院,联合京东打造物流产业学院,形成“厂中校”“校中厂”交替培养模式。近五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1200余人,订单班覆盖率达65%。
合作形式 | 企业数量 | 年均接收实习生 | 联合研发项目 |
---|---|---|---|
产业学院 | 8家 | - | 15项 |
订单培养 | 23家 | 800人 | - |
实训基地 | 15家 | 1200人 | -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建立“岗位认知-跟岗实习-顶岗实践”三阶培养机制,202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78%,本地就业占比55%。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项。
指标 | 2022年数据 | 全省高职均值 |
---|---|---|
初次就业率 | 92.3% | 89.7% |
雇主满意度 | 94.5分 | 88.2分 |
专升本录取率 | 18.7% | 15.3% |
六、社会服务与技术创新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建成西南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技术成果转化收益突破3000万元。
服务类型 | 年度数据 | 增长率 |
---|---|---|
社会培训 | 12368人次 | 12% |
横向课题 | 28项 | 22% |
专利授权 | 46件 | 15% |
七、国际化发展与交流
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发国际认证课程12门。年均接待海外访学团组6个,留学生规模达120人。
项目类型 | 合作国家/地区 | 年度交流人数 |
---|---|---|
学历教育合作 | 德国、新加坡 | 45人 |
师生互访 | 日韩、东南亚 | 82人次 |
标准输出 | 中东欧 | 3项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适配度待提升、高端人才引进压力增大等挑战。规划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双高计划”院校,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3个本科专业,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突破。
该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已发展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院校。其“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智能化教学场景应用,为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院正加速向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