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广安武胜万善职中(武胜万善职中)

四川广安武胜万善职中(武胜万善职中)

四川广安武胜万善职业中学(以下简称“万善职中”)作为川东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紧密相连。学校依托武胜县农业大县和制造业崛起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为支柱的专业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近年来,学校在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评估中获得多项指标突破,但受限于县域经济总量和人口外流压力,其在优质生源争夺、高端产业对接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四	川广安武胜万善职中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万善职中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万善农业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职业中学。学校历经三次校区扩建,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6大专业群。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经济圈基础人才供给”,提出“技能立校、产教兴校”的核心战略,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300余人,本地就业率达78%。

年份在校生规模专业数量校企合作企业数
20181820人8个12家
20212450人12个24家
20232180人15个18家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适配度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维专业体系,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覆盖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新兴方向,机械制造专业与重庆汽摩产业园形成订单培养机制。2023年数据显示,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但电子商务专业因县域物流配套不足,就业匹配度仅62%。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合作企业代表毕业生起薪(元/月)
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武胜脐橙合作社、川粮集团3200-3800
数控技术应用CAD建模、数控编程嘉陵本田、西南模具城4500-5200
计算机应用网络搭建、数据分析京东云仓、广安软件园3800-4800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3%,较2019年提升21个百分点。学校推行“企业实践学期制”,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赴合作企业顶岗实训不少于3个月。但高级职称教师仅占28%,且存在学科带头人年龄断层问题,45岁以下高级教师比例不足15%。

四、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五年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年均增长17%,但升学至本科院校比例徘徊在12%-15%。2023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显示,83%的企业认可学生操作能力,但对创新思维和跨岗位适应能力评价偏低。创业孵化项目存活率不足40%,主要受制于县域创业生态不完善。

五、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学校采用“厂中校+校中厂”双轨模式,引入合盛硅业共建实训车间,同时在校内建设汽修创业工坊。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贯通培养,但实际升学率受单招考试难度影响波动较大。企业新型学徒制覆盖率已达65%,但师傅带徒津贴标准较沿海同类学校低30%。

六、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建设

实训设备总值3200万元,生均实训工位0.8个,机械加工实训中心通过ISO9001认证。建成智慧校园平台,但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率仅45%,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尚处于试点阶段。对比川内同类学校,其数字教育资源投入强度位列中游偏下。

七、社会服务效能评估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0人次,但高端培训项目占比不足20%。社区教育主要集中于家政服务、老年智能设备使用等基础领域,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差距。技术服务平台为本地中小企业解决工艺难题130余项,但尚未形成标志性技术转化成果。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县域生源萎缩与规模扩张需求的矛盾、传统专业升级成本与财政保障能力的矛盾、产教融合深化与利益分配机制的矛盾。建议构建“成渝职教联盟”资源共享机制,试点“股权式”校企合作,并争取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政策支持。

万善职中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其可持续发展需突破资源约束和制度瓶颈。未来应聚焦智能制造和现代农业细分领域,打造具有川东北特色的职教品牌,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提升抗风险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