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幼师职业学校公办作为西南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发展,现已形成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格局。作为四川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始终秉持“厚德尚能、育馨树人”的校训,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艺术教育、早期教育等多维度的专业体系。根据2023年省教育厅公示数据,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达42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2%,其中硕士研究生比例较五年前提升17个百分点,凸显师资结构优化成果。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成都幼儿师范学校,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专科层次院校,2018年整体迁入天府新区新校区。当前定位于培养具有“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特质的学前教育复合型人才,形成“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通过“园校一体”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幼儿园实践场景的无缝衔接。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核心专业覆盖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三模块+四阶段”架构,包含基础素养模块(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技能模块(五大领域教学法)、实践创新模块(幼儿园管理实务)。2022年新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响应国家三孩政策对托育人才的需求。
专业名称 | 培养方向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学前教育 | 幼儿园教师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游戏设计 |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 |
早期教育 | 早教机构管理者 | 婴幼儿行为观察、亲子活动设计 | 早期教育指导师 |
音乐教育 | 幼儿园艺术教师 | 幼儿歌曲创编、奥尔夫音乐教学 | 音乐表演等级证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构建了“专任教师+行业导师”的双师结构。截至2023年,共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2人,聘请幼儿园名园长26人担任实践导师。教师团队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校本教材14部,其中《幼儿园环境创设实务》被教育部认定为“十三五”规划教材。
年份 | 专任教师数 | 硕士占比 | 双师型教师 |
---|---|---|---|
2018 | 89 | 34% | 28% |
2021 | 112 | 51% | 45% |
2023 | 136 | 63% | 67%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校区占地面积280亩,建有国内领先的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包含模拟幼儿园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等12类功能场所。与成都市32所优质幼儿园建立“双向赋能”机制,每年接收实习学生超800人次。2022年投入1200万元升级智慧校园系统,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覆盖率95%。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 | 合作单位 | 年均使用频次 |
---|---|---|---|
教育心理测评室 | 280万元 | 华西医院心理中心 | 1200次 |
蒙台梭利教室 | 160万元 | 中国蒙台梭利协会 | 900次 |
数字绘本创作中心 | 350万元 | 腾讯教育研究院 | 650次 |
五、人才培养成效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9%。2023届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76%,高于全省中职校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通过“订单式培养”项目向省内外输送骨干教师230余名,其中45%进入省级示范幼儿园。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三。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三维一体”社会服务体系:面向幼儿园开展国培计划年均培训教师1200人次;为偏远地区提供送教下乡服务覆盖16个县;搭建“川渝幼教联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课程240门。2022年牵头制定的《四川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已由省教育厅颁布实施。
七、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县域幼师补充机制不畅,导致基层岗位吸引力不足;二是托育专业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新型育儿服务需求;三是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待提升。建议通过建立“定向招生-专项培养-入编保障”贯通机制,联合卫健部门共建托育实训基地,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等途径实现突破。
八、未来发展战略展望
按照《四川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学校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首先,建设西部幼教创新高地,打造集教研训赛于一体的区域性教师发展中心;其次,深化川渝教育协同,与重庆幼专共建学分互认课程体系;最后,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数字幼师”资源库。预计到2025年,实现办学规模5000人,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作为公办幼师院校的典型代表,四川幼师职业学校公办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发展经验对破解西部地区幼教师资短缺问题、提升保教质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未来需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把握托育行业变革机遇,加快向全链条幼教人才培养机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