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宣汉昆池职业中学新闻(宣汉职教动态)

宣汉昆池职业中学新闻(宣汉职教动态)

宣汉昆池职业中学作为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技能培养等举措,逐步形成“立足本地、服务产业、辐射周边”的办学特色。学校以“昆池工匠”品牌建设为核心,构建了“升学+就业”双轨制育人模式,尤其在机械制造、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师资结构矛盾及实训资源短板,学校在高质量发展中仍面临课程体系滞后、产教协同不足等挑战。本文将从教育模式、专业建设、师资配置等八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揭示其发展路径与现实困境。

宣	汉昆池职业中学新闻

一、教育模式与培养体系

学校采用“理论+实训+企业实践”三元培养体系,推行“1.5年基础学习+1.5年顶岗实习”分段式教学。2023年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平均1.8个月,较传统模式提升40%。

培养阶段时间分配核心内容
基础理论教育第1-3学期文化课+专业基础课
专项技能实训第4学期校内车间/基地实操
企业顶岗实习第5-6学期合作企业轮岗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体系,通过“大师工作室”言传身教,使毕业生职业素养达标率从2020年的78%提升至2023年的92%。但校企课程衔接度仅65%,导致部分学生需企业二次培训方能胜任岗位。

二、专业建设与产业适配度

学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近三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直播电商等5个新兴专业,停招传统纺织工艺专业。2023年招生数据显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类专业占比达72%,与宣汉县“能源化工+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匹配度提升至81%。

专业类别开设时间核心企业对口就业率
机械制造2008年宣汉天然气化工厂89%
电子商务2019年京东云仓(宣汉)94%
现代农业2021年巴山大峡谷景区86%

对比达州其他职校发现,昆池中学在新能源、文旅服务领域的专业布局领先区域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但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数字化专业仍存在3-5年的人才培育空窗期。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但高级职称教师仅占24%,且45岁以上教师占比达57%,年龄断层问题突出。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年均培训时长
理论教学为主8961%48小时
实践指导为主5739%72小时

企业兼职教师流动性高达35%,导致部分专业课出现“学期中换师”现象。尽管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但新教师3年内流失率仍达18%,凸显职业吸引力不足。

四、实训条件与资源配置

学校建有机械加工、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8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3800万元,生均实训设备值达1.2万元,超过省级标准0.3万元。但先进设备占比不足40%,数控车床等核心设备服役超10年的达32%。

实训类型面积设备数量利用率
基础工科实训2600㎡182台85%
信息技术实训1500㎡120台78%
现代农业实训800亩-60%

对比川内同类职校,其VR虚拟仿真实训室数量仅为成都市某示范校的1/3,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制约智能化教学改革进程。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7%,其中本地就业占比64%,较2020年下降8个百分点,显示人才外流趋势加剧。升学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5%以上,但本科上线率仅12%,低于全省职教高考平均水平。

就业去向2023比例2020对比
本地企业64%72%↓
成渝地区28%22%↑
自主创业5%4%↑

典型个案显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率达11%,但持续经营超2年的仅3例,反映创业指导与市场对接存在断层。

六、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42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深度合作(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18家,共建“厂中校”3个、“校中厂”2个。2023年企业接收实习生1260人次,提供奖学金超80万元。

合作类型企业数量覆盖专业年度收益
订单培养15机械/电子/旅游260万
顶岗实习27全专业-
技术研发8智能制造120万

然而,校企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现象,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深度不足,仅12%的企业派出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导致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存在时滞。

七、区域经济贡献与社会效益

学校年均为县域输送技术人才2300余人,支撑了宣汉天然气脱硫厂、巴山大峡谷旅游区等重点项目用工需求。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147家,创造就业岗位1800余个,带动家庭年均增收3.2万元。

效益类型量化指标行业对比(达州职校均值)
人才供给本地率64%58%↑
创业带动就业比1:12.81:9.5↑
技术革新参与度37项/年29项/年↑

但横向对比发现,其服务“川东北燃气产业集群”的渗透率仅为21%,在高端技能人才供给上仍存在结构性缺口。

八、挑战与未来发展战略

学校当前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达1500万元/年;二是县域产业升级速度与人才培养周期不匹配,新兴专业毕业生需跨区域就业;三是师资引进困难,近3年仅补充硕士及以上新人7名。

破局方向:

  • 争取中央职教专项资金,建设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与重庆职教集团共建“云上工业园”,实现跨区域订单培养
  • 实施“银龄工程师”计划,柔性引进企业退休技术骨干
  • 开发“技能微认证”课程包,提升学生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

通过上述策略,学校计划在未来5年将“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至85%,本地就业高端岗位匹配率提高至30%,打造成为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改革样板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