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卫生学校龙泉驿分校(四川卫校龙泉校区)

四川省卫生学校龙泉驿分校(四川卫校龙泉校区)

四川省卫生学校龙泉驿分校作为西南地区中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厚德精业,济世育人"的办学理念,依托龙泉驿区区位优势与产业资源,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以护理、药学、康复技术等核心专业为支撑,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累计为基层医疗系统输送逾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校区占地120亩,配备现代化医学实训中心与模拟病房系统,通过"校院协同"模式与4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在四川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中稳居前列,成为区域医疗卫生人才培育的重要枢纽。

四	川省卫生学校龙泉驿分校

一、基础办学条件分析

指标项 龙泉驿分校 省级平均水平 行业标杆院校
校园占地面积 120亩(含实训基地) 95亩 180亩
生均教学设备值 1.2万元 0.85万元 1.5万元
纸质图书藏量 15万册 12万册 20万册
数字化资源库容量 8TB 5TB 12TB

学校基础设施达到省内同类院校上游水平,但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实训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3年,显著高于全省平均的5年标准,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前沿性。

二、专业建设特色对比

核心专业 主干课程 校企合作单位 执业资格通过率
护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华西医院龙泉分院、成都市一医院 87%
药剂专业 药物化学、药理学、调剂技术 科伦药业、蜀中制药 82%
康复技术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康复 省八一康复中心、龙泉康复医院 80%

护理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构建了"理论-模拟-临床"三级递进培养体系。药剂专业创新实施"现代学徒制",与企业联合开发岗位课程包。康复技术专业引入国际CARF认证标准,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培养模式。

三、师资队伍结构解析

职称类别 高级职称占比 双师型教师 行业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 38% 65% 12人
省级骨干教师 8人
硕士以上学历 42%

师资队伍呈现"双高双优"特征:高级职称占比超三成,双师型教师达六成以上。通过"高校进修+临床轮岗"机制,近五年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人,聘请三甲医院副主任护师担任实践导师,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团队。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1+X"证书制度试点,将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融入课程体系。推行"三段式"工学结合模式:第1学期基础强化,第2-3学期专项实训,第4学期顶岗实习。与成都医疗健康投资集团共建"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的培养闭环。建立"成长档案"跟踪系统,对毕业生进行为期5年的职业发展追踪。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质量监控网络:教学督导随机听课覆盖率达40%,学生评教满意率92%,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优良率88%,技能抽测成绩稳居全省前三。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新增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停招检验专业,优化专业布局适配区域健康产业发展需求。

六、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 校内建成模拟医院、OSCE考核中心、中药炮制实训室等16个专项实验室
  • 与天府中药城共建GMP实训基地,实现药品生产全流程实训
  • 牵头成立东部新区康养职教联盟,共享12家成员单位教学资源
  • 开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32个,涵盖静脉穿刺、急救处置等高风险操作

通过"教学工厂"模式,将药房管理、临床护理等真实工作场景融入日常教学,近三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增长120%。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卫生健康职业培训超5000人次,包含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养老护理员认证等项目。承接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剂人员规范化培训任务,开发《基层合理用药指导》等特色课程。疫情期间向公众开放"云端医护课堂",累计培训居家护理志愿者3000余人。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困难,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三是国际化办学刚刚起步。建议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筹建西部基层医疗人才发展研究院;探索"专业+外语"培养模式,建设国际护理人才培训基地;深化与泰国清迈大学等机构的学分互认合作,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积淀,四川省卫生学校龙泉驿分校已形成鲜明的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特色。未来需把握"健康中国"战略机遇,在智慧医疗教育、康养人才培养等领域持续创新,着力打造西部中等医学教育高地,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