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张荣荣(乐山职院张荣荣)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张荣荣(乐山职院张荣荣)

张荣荣作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其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导多项课程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方向聚焦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社会服务层面,通过技术培训与项目对接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跨学科团队建设及国际交流方面均有突破性尝试,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工作成果不仅体现个人专业素养,更折射出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路径探索。

乐	山职业技术学院张荣荣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轨迹

张荣荣自2012年进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历经多个教学岗位历练,逐步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教学特色。其职业发展呈现三个阶段特征:

发展阶段时间跨度核心任务标志性成果
教学能力积累期2012-2015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研《园艺植物栽培》课程资源库
专业建设突破期2016-2019牵头专业群改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专业群
社会服务拓展期2020-至今推进技术转化签订12项校企合作协议

通过持续的专业深耕,形成"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产业服务"的螺旋式上升路径,其主持的《现代农业技术》课程获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实现学院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二、教学创新与课程改革实践

在教学模式革新方面,张荣荣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

培养阶段教学载体能力目标典型成果
基础认知虚拟仿真平台基础技能掌握开发3D植物生长模型
专项实训校企共育工坊核心技术应用完成智慧农业实训室建设
综合提升创新创业项目产业问题解决孵化8个学生创业项目

其主导开发的"四季循环"教学模块,将农业生产周期与教学节奏有机匹配,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近五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

三、科研攻关与技术转化成效

科研方向聚焦川南地区农业痛点问题,形成三大技术突破领域:

研究领域关键技术转化形式经济效益
设施农业智能温控系统企业技术许可年增收80万元
生态种植有机肥配比方案合作社推广应用覆盖3000亩农田
农产品加工保鲜储存技术共建生产线降低损耗25%

主持的《亚热带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发的复合保鲜剂使柑橘货架期延长15天,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花等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增值超千万元。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协同发展

构建"三维联动"服务体系,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年度指标社会效益
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年培训2000人次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
中小微企业技术诊断解决技术难题87项提升企业生产效率18%
基层农技站人员轮训培训技术骨干156人建立5个科技示范镇

牵头成立的"嘉州农服"科技服务平台,整合高校专家、企业技师、田秀才三方资源,形成"需求对接-方案设计-落地实施-效果评估"的闭环服务机制,相关经验被纳入《四川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资源类型建设规模应用范围技术特征
专业教学库12门核心课程全国共享平台AR/VR技术融合
虚拟仿真系统8个实训模块省内院校推广物联网数据采集
移动学习平台用户量1.2万行业从业人员AI智能答疑

其主持开发的《现代农业装备虚拟拆装》系统,通过高精度建模与物理引擎模拟,实现复杂机械结构的可视化教学,该资源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大脑平台上的年访问量突破50万次。

六、国际化教育探索实践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形成特色模式:

合作项目实施年限输出内容输入资源
中德诺浩班2018-2022双元制培养方案德国认证标准
澜湄合作计划2020-至今热带作物课程包东南亚市场数据
一带一路研修2021-至今农业技术培训跨国企业案例库

主导开发的《热带水果跨境储运技术》课程,被纳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活框架,相关教学标准在泰国、越南等国的职业院校得到应用,累计培养国际学员136名。

七、团队建设与师资培养

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培育教学团队:

培养机制实施路径周期目标阶段成果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指导3年成长规划培育骨干教师9人
创新团队项目驱动研发年均立项2项获市厅级奖4项
访问学者国内外进修累计6个月/人引进新技术12项

其带领的教学团队获评"四川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团队",团队成员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率达75%,形成"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的梯队结构。

八、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应对

在"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下,制定三大突破方向:

战略方向关键举措预期目标支撑条件
数字农业教育建设元宇宙实训室争取省级重点项目支持
产教融合深化共建产业学院实现订单培养300人/年引入龙头企业资金500万
国际标准输出开发国际认证课程建立海外教学点2个与上合组织院校签约

面对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新要求,需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成果凝练、社会服务品牌塑造等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如何将专业群优势转化为区域产业竞争力,仍是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张荣荣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既保持了教育本质的坚守,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锐气。其工作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这种兼具教学能力、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意识的"三维型"教师,将成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