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台县刘营职业高级中学校(以下简称“刘营职高”)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与技能培养为核心,注重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学校开设农业、工业、信息技术、服务类等多元化专业,形成“升学+就业”双轨并行的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训设施建设,该校在区域内职业院校中的竞争力逐步提升。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对口升学率稳定在80%左右,尤其在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水平和生源质量,其在高端资源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刘营职高始建于1983年,2009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10人。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智能制造车间、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教学场所。
指标 | 数据 |
---|---|
建校时间 | 1983年 |
学校性质 | 公办省级重点中职 |
校区面积 | 120亩(约8万平方米) |
在校生规模 | 3200+人 |
教职工总数 | 210人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三台县“农业大县、工业强县”定位,构建了三大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群(含种植、养殖方向)、智能制造技术群(数控、电子电工)、现代服务技术群(电商、旅游)。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骨干专业4个。
专业群 | 代表专业 | 就业方向 |
---|---|---|
现代农业技术群 | 农作物生产技术、畜禽养殖 | 农业企业、合作社技术员 |
智能制造技术群 | 数控加工、电子技术应用 | 制造业生产线、设备维护 |
现代服务技术群 | 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 | 电商企业、酒店管理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28%,“双师型”教师(理论+实践)比例达65%。学校与四川农业大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
类别 | 数据 |
---|---|
高级职称教师 | 28% |
双师型教师 | 65% |
企业兼职教师 | 12人 |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 18门 |
四、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8个,其中现代农业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与京东西南分拣中心、三台芦溪工业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现“订单班”培养。
实训类型 | 合作企业 | 功能定位 |
---|---|---|
现代农业实训 | 永盛绿色农科公司 | 无土栽培、智能大棚操作 |
智能制造实训 | 三台力达机械 | 数控加工、模具设计 |
电商实训 | 京东云仓 | 物流管理、直播带货 |
五、升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技能高考”与“高质量就业”并重,近三年高职单招录取率超75%,就业学生中80%进入本地龙头企业。但升学院校层次以专科为主,本科录取率不足5%。
年份 | 升学率 | 本科录取率 | 就业对口率 |
---|---|---|---|
2022 | 76% | 4.2% | 82% |
2021 | 74% | 3.8% | 80% |
2020 | 71% | 3.5% | 78% |
六、学生发展与竞赛成绩
学校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46项,其中现代农业装配项目连续三年入围省赛前三。
- 优势领域:农业技能、数控加工、电商运营
- 短板:信息技术类竞赛获奖较少,文创类项目参与度低
- 支持措施: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竞赛经费,与企业联合组建备赛团队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0人次,为本地企业定制培养技术工人300余人。牵头组建“三台县现代农业职教联盟”,辐射周边10余所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
服务类型 | 年度数据 |
---|---|
职业培训 | 2000+人次 |
技术扶贫 | 8个乡镇全覆盖 |
校企共建项目 | 6项/年 |
八、挑战与发展潜力
当前面临生源质量下滑(中考录取线低于县城普高100分)、专业教师流失(年均流失率8%)等问题。但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学校正规划建设“智慧农业产教融合园区”,预计投入1.2亿元升级实训设施。
- 短期目标:提升本科升学率至10%,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
- 长期规划:打造川北地区现代农业技能人才高地
- 关键瓶颈:高端产业资源对接不足,横向科研能力较弱
总体而言,刘营职高在服务县域经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方面成效显著,但其发展仍需突破师资结构、专业层次等瓶颈。未来若能深化与头部企业的合作,加强新兴专业布局(如新能源、智慧养老),有望在区域职教体系中占据更高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