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职业护理学院成都校区是四川省内以护理教育为特色的高职院校重要办学基地,自2018年正式启用以来,依托省卫健委与省教育厅的联合支持,形成了“医教融合、产教协同”的办学模式。校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医学城内,占地约45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配备省内领先的护理实训中心和智慧医疗模拟实验室。目前开设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8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被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校区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12家三甲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形成“1.5+1.5”分段式培养体系,近三年毕业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92%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一、基础建设与硬件配置
成都校区作为学院主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专业化、智能化”特征。教学区包含6栋实训楼,其中护理实训中心面积达1.2万平方米,配备高仿真ICU病房、静脉输液虚拟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对比其他校区,成都校区在生均教学设备值、信息化覆盖率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
指标项 | 成都校区 | 绵阳校区 | 行业均值 |
---|---|---|---|
占地面积(亩) | 450 | 320 | 280 |
生均实训设备值(万元) | 2.3 | 1.8 | 1.5 |
智慧教室覆盖率(%) | 85 | 60 | 50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校区构建了以护理专业为核心的三层递进式课程体系,涵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拓展技能三大模块。重点建设《急危重症护理》《老年照护技术》等6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开发“虚拟仿真+临床实景”混合教学模式。与川内医疗机构共建12门特色岗位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动态衔接。
专业方向 | 核心课程 | 合作医院 | 执业资格通过率 |
---|---|---|---|
母婴护理 | 产科护理学、新生儿复苏技术 |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 94.6% |
康复护理 | 康复评定技术、中医理疗技术 |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 91.3% |
老年护理 | 失智症照护、安宁疗护技术 |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 93.8%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组建由127名专任教师组成的团队,其中具有三甲医院临床经历的教师占比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75%。创新“校院双聘”机制,聘请三级医院副主任护师以上专家42人担任产业教授,形成“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临床导师”三维育人体系。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行业经验(年) |
---|---|---|---|
专任教师 | 127 | 85% | 5-10 |
临床兼职教师 | 42 | 28% | 10-15 |
双师型教师 | 98 | 70% | 8-12 |
四、产教融合实践
构建“校中院+院中校”协同平台,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建“临床护理学院”,实现教学场所与医疗场景无缝对接。近五年开展“订单班”培养32个,定制化培养ICU护理、手术护理等紧缺人才680人。牵头成立成渝双城护理教育联盟,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现学分互认、资源共享。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设立护理研究中心,聚焦老年护理、循证护理等方向,近三年获省部级课题14项,横向课题经费突破500万元。开发“居家护理服务平台”等应用成果,为温江区23个社区提供老年健康监测服务,年服务量超1.2万人次。疫情期间牵头制定《方舱医院护理操作规范》被全省推广。
六、学生发展质量
建立“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国际认证”三位一体培养路径,近两届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奖率达92%,2022年获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优胜奖。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入职三甲医院比例达78%,较五年前提升22个百分点。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
投入3200万元建设数字校园,部署5G+智慧医疗教学系统,开发虚拟解剖、远程会诊等教学场景。建成省内首个护理教育大数据中心,整合12家合作医院的临床案例资源,形成含80万条数据的标准化题库。疫情期间实现100%课程线上化,保障教学连续性。
八、辐射带动效应
作为四川省护理“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牵头制定《西部民族地区护理人才培养标准》,为甘孜、阿坝等地州定向培养护理人才476人。开发的“藏汉双语护理教学资源包”惠及少数民族学生300余人。年均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培训基层护理人员2000人次。
四川职业护理学院成都校区通过“政校院”三方联动,已形成特色鲜明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其“真实场景浸润式”教学模式、“双师双向流动”机制、“数智赋能”教育生态等创新实践,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经验。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校区正加速向“国内一流护理职教高地”目标迈进,持续扩大优质护理教育资源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