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平昌英才职业中学(平昌职英中学)

平昌英才职业中学(平昌职英中学)

平昌英才职业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发展理念。学校依托巴中市平昌县区位优势,构建了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优势”的双向培养模式。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模块化课程改革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该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展现出显著竞争力。数据显示,2023年学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7.6%,专升本录取率较五年前提升42%,同时与12家龙头企业建立稳定人才输送通道。其“车间进校园”实践基地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示范性实训项目,标志着学校在产教融合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平	昌英才职业中学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平昌英才职业中学创建于2008年,前身为平昌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201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地处成渝经济圈与秦巴山区交汇带,承担着县域及周边地区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养任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开设电子商务、汽车维修、老年护理等12个适配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群。

年份在校生规模专任教师数校企合作企业数
2018230015628
2021315019245
2023378021562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3+3+2”专业架构,即3个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新兴交叉专业、2个传统优势专业。其中智能制造专业群配备价值800万元的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物流共建“校园云仓”实训基地。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三级架构,开发16门岗位定制化课程。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对口就业率
新能源汽车维修动力电池技术、智能网联系统高压电工证91.3%
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技术、社区健康管理护士执业资格证88.7%
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后期制作、UI交互设计Adobe认证84.6%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创新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师资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60天。现有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占比67%,高级职称教师较五年前增长180%。创新推行“三段式”教学模式:1学期理论学习+1学期项目实训+1学期顶岗实习,配套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行业经验年限
正高级职称125.6%8-15年
双师型教师11854.9%5-12年
企业兼职导师4320.0%10-20年

四、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学校构建“四阶递进”产教融合体系:1)引企入校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校企联合开发岗位课程标准;3)实施“学徒制”工学交替培养;4)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与巴中文旅集团合作开发的“红色文化数字传播”项目,年均为当地培养文旅人才200余人。

五、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呈现“两升一降”特征:升学率提升(2023年本科上线率18.7%)、高薪就业比例提升(起薪超5000元达34%)、待业率下降至2.1%。但横向对比发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存短板,专利授权量仅为同类院校平均水平的60%。

六、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智慧校园,建成覆盖“5G+工业互联网”的实训网络。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养老两个省级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台套比达1:3。但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率仅78%,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滞后于东部同类院校。

七、社会服务效能评估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00人次,为脱贫户子女提供“雨露计划”资助380万元。开发的“平昌电商扶贫模式”被央视报道,带动县域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170%。但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有待提升,涉农专业招生仅占年度总量的12%。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1)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达2000万元;2)县级职校生源质量下滑,普职比失衡矛盾突出;3)教师科研能力薄弱,近五年纵向课题立项数为零。建议通过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深化“3+4”中本贯通培养、建立跨区域师资共享机制实现突破。

平昌英才职业中学在区域职业教育生态中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其“政校企村”四位一体办学模式为县域职教发展提供范本。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服务产业链能级提升、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实现从技能培养向价值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