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利州校区(以下简称“利州校区”)是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实践基地,依托广元市利州区地理优势与产业需求,聚焦水利水电、土木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办学特色。校区占地约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配备水利枢纽仿真实训中心、智能建造实训基地等核心设施,构建了“理论+实操+认证”一体化教学体系。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开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12个骨干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通过与蜀道集团、中国电建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人才定向培养;联合广元市水务局开展“乡村振兴水利技术服务”,年均完成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校区师资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形成“老中青”梯队结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行业就业比例达82%,为西南地区水利产业链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3000人。
一、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
利州校区位于广元市利州区雪峰片区,地处川北交通枢纽,距广元市中心8公里,毗邻京昆高速与兰海高速交汇处,交通辐射川陕甘三省。校区按“功能分区、生态优先”原则规划,建有三大核心功能区:
- 教学实训区:含4栋智能化教学楼、水利机械实训工厂、BIM技术中心,配备价值3000万元的教学设备;
- 生活服务区:学生公寓可容纳6000人,食堂引入智慧餐饮系统,体育场馆含标准泳池与室内篮球馆;
- 生态景观区:保留原生地形建设雨水花园与人工湿地,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率达65%。
指标 | 利州校区 | 四川同类型院校A | 四川同类型院校B |
---|---|---|---|
占地面积(亩) | 300 | 220 | 280 |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3000 | 2500 | 2800 |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数量 | 15 | 10 | 12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校区专业布局紧密对接“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需求,形成“水利+智能”“土木+新能源”交叉专业群。核心课程包括《水工建筑物施工》《智能灌溉系统设计》等,推行“1+X”证书制度,覆盖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无人机测绘等前沿领域。
专业类别 | 利州校区重点专业 | 区域产业匹配度 | 证书获取率 |
---|---|---|---|
水利类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文监测 | ★★★★★ | 92% |
土木类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 ★★★☆☆ | 88% |
电力类 |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装备技术 | ★★★★☆ | 85% |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校区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5%,硕士以上学历达82%。通过“校企双聘”引入企业技术骨干35人,组建“水利工程安全评估”“智能建造技术”等科研团队。近五年累计立项省部级课题12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超800万元。
师资类型 | 利州校区 | 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
---|---|---|
高级职称占比 | 45% | 38%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78% | 65% |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 17% | 12% |
四、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实行“五育并举”管理模式,构建“红色文化+水利精神”育人体系。设立“大禹创新班”选拔机制,年均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校园文化活动融入“节水宣传周”“智慧建造大赛”等专业特色元素,形成“技能文化节”品牌。
五、就业与升学质量
2023届毕业生进入国企比例达67%,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安能建设集团(15%)、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22%)、东方电气(18%)。升学率连续三年保持在28%以上,对口本科院校多为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等。
六、产教融合实践
与蜀道集团共建“智慧隧道施工实训中心”,开发《TBM掘进技术》等定制课程;联合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培训项目,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500人次。
七、区域经济贡献
近三年技术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参与广元市亭子湖水利枢纽数字化改造、嘉陵江流域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完成河道治理方案设计23项。
八、发展挑战与规划
当前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省外优质生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未来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实验室”,深化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合作,打造西部水利人才培养高地。
四川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利州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专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其“实训场景真实化、教学过程生产化”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实效,但在国际化合作、数字化转型速度等方面仍需突破。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校区有望在智慧水利、生态修复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