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资中水南高级职业学校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一所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83年,2018年整体迁入水南新校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40人。学校以“厚德精技、知行合一”为校训,围绕“升学有基础、就业有优势”的办学目标,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6大类14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培养,形成“工学结合、育训并重”的办学模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成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内江资中水南高级职业学校位于成渝经济区核心地带,地处资中高铁北站旁,交通网络发达。校园规划布局科学,建有标准化教学楼3栋、实训楼4栋、学生公寓6栋及室内体育馆。
项目 | 水南职高 | 四川同类职高平均水平 | 全国中职百强校均值 |
---|---|---|---|
占地面积(亩) | 120 | 85 | 150 |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3800 | 2200 | 5000 |
生均图书量(册) | 35 | 28 | 40 |
学校配备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等36个专业实训场所,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数字化校园建设覆盖率达90%,实现无线网络全域覆盖,安装智慧教学终端120台。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形成“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拓展能力”三维培养架构。重点建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占比达43%。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加工制造类 | 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 | 机械制图、CAD/CAM、液压传动 | 车工/铣工中级证、数控车工证 |
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 | 网络搭建、Python编程、智能终端维护 | 计算机操作员四级、物联网工程师(初级) |
财经商贸类 | 会计事务、电子商务 | 电商运营、财务实务、物流管理 | 初级会计证、电子商务师(三级) |
推行“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开发《智能制造设备维护》《跨境电商实务》等12门校本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企业实践+高校研修”教师培养机制。现有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较全省中职均值高出15个百分点。
指标 | 水南职高 | 省内中职校 | 全国示范校 |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 | 26% | 18% | 35%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4% | 22% | 42% |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 28% | 15% | 30% |
组建“名师工作室”3个,聘请行业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教师。近五年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17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与内江凤凰集团共建“订单班”,实行“1.5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轮岗+0.5年顶岗实习”培养周期。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12个,开发《岗位实战指南》等活页式教材。
- 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机械制造、汽车维修等5个专业
- 与京东物流共建“校园云仓”实训基地
- 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28场次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成果置换学分,近三年累计转换学分达1200余分。
五、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与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对接资中县农产品加工园设立“食品检测中心”。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生态。
合作领域 | 合作企业 | 共建内容 | 年度效益 |
---|---|---|---|
智能制造 | 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 | 精密加工实训室、技师工作站 | 接收实习生82人/年 |
电子商务 | 拼多多资中馆 | 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 | 培育主播36人,年带货额超2000万 |
现代农业 | 资中血橙协会 | 农产品电商实训项目 | 开发标准化课程4门,服务农户200余家 |
牵头成立“沱江流域职业教育联盟”,联合12所职业院校、35家企业开展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开发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包14个。
六、学生发展路径
学校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创业有扶”的多元发展通道。近三年对口升学录取率提升至75%,其中本科上线率达18%,较全省中职均值高出7个百分点。
发展类型 | 实施路径 | 典型案例 | 支持措施 |
---|---|---|---|
升学教育 | “文化+技能”强化训练 | 2022级机械班32人考入四川工程学院 | 开设升学辅导特训营,配备专职导师 |
就业安置 | “岗位认知—跟岗实习—顶岗就业”三段培养 | 2023届电子专业对口就业率92% | 建立就业跟踪服务期延长至3年 |
创新创业 | “创客空间+项目孵化”双轮驱动 | 学生创办“智农科技”植保无人机服务队 | 提供20万元/年的创业扶持基金 |
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档案,数据显示就业稳定率三年后仍保持89%,平均薪资较入职时增长45%。
七、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退役士兵技能提升”等政府项目。建成“资中县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开发老年智能技术应用课程12门。
- 为本地企业开展新技术培训38场次
- 承担“天府工匠”技能大赛赛区组织工作
- 输出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县域“页岩气开发”重点项目
技术服务到款额连续三年突破300万元,其中与内江市农科院合作的“柑橘智能分选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八、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构建“目标管理—过程监控—持续改进”质量闭环,建立包含68项关键指标的考核体系。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3个新兴专业。
评价维度 | 监测指标 | 2023年数据 | 提升目标(2024) |
---|---|---|---|
教学效果 | 技能抽查合格率 | 91.2% | ≥93% |
企业满意度 | 用人部门评价优良率 | 86.5% | ≥88% |
学生发展 | 体质健康达标率 | 89.7% | ≥92% |
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每年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建立“家长委员会—行业顾问团—校友联谊会”多方协同的质量监督机制。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内江资中水南高级职业学校已形成“立足川南、服务成渝、辐射西部”的办学格局。未来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深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专业布局;二是构建“数字孪生工厂”等新型实训场景;三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持续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专业建设集群化、产教融合生态化,力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等职业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