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师范学校全景(南充师范全景图)

南充师范学校全景(南充师范全景图)

南充师范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历经百年积淀,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依托嘉陵江畔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基础文理+艺术教育+现代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体系,在川渝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扎根地方需求,聚焦乡村教师培养,形成“校地协同育人”模式;二是注重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研一体化”实训体系提升学生竞争力;三是传承师范文化,以“红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滋养师生成长。然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教师教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学校面临专业结构优化、数字化教学转型、区域竞争加剧等挑战,需在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间寻求平衡。

南	充师范学校全景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南充师范学校肇始于1937年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迁址办学,1956年正式更名为南充师范学校,专司中等师范教育。2010年升格为高等专科院校后,明确“地方性、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形成“双核驱动”发展路径:一方面保持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另一方面拓展非师范专业服务区域经济。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层次
1937-1956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迁址(现校址)中等职业教育
1956-2010专注师范教育,培养初中师资中等师范教育
2010至今升格专科院校,增设非师范专业高等专科教育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现有24个专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占比58.3%,形成“教师教育+现代服务”双轮驱动结构。重点建设小学教育、语文教育等省级特色专业,同时开设大数据与会计、数字媒体技术等新兴专业。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在校生规模
师范教育类小学教育(省级一流)、数学教育1800人
艺术教育类音乐教育、美术教育650人
现代服务类学前教育、智慧养老900人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专任教师38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72.1%。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聘请一线名师担任实践导师,形成“理论+实训”双轨师资体系。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比例
教授42人/副教授108人博士18人/硕士279人83.5%

四、校园基础设施

校园占地580亩,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建有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现代化教学空间。图书馆藏书68万册,电子资源覆盖率达100%。学生公寓配备空调、独立卫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五、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1+X”证书制度,构建“三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1-2学期校内基础实训,第3-4学期校外教育见习,第5-6学期顶岗实习。与南充市教育局共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行“学费全免+定向就业”政策。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市厅级课题12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45篇。建立“乡村振兴教育研究所”“川东北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年均开展教师培训超5000人次,服务覆盖三区六县。

七、学生发展质量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89.6%。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28.7%,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3项。

八、区域教育生态贡献

作为川东北教师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制定《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质量标准》,输出教学资源包32套。近十年为偏远地区输送教师4300余名,占川东北地区新入职乡村教师总量的37.2%。

南充师范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本色的同时,正通过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深化、服务能级提升等路径突破发展瓶颈。其“扎根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与“技艺并重、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未来需在专业集群优化、本科层次突破、国际教育合作等方面寻求新增长点,以应对教师教育体系变革带来的挑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