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志翔职业技术学校成都校区(以下简称“成都志翔”)是四川省内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四川志翔教育集团。学校依托区域产业优势,聚焦电子信息、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前沿领域,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校区占地约120亩,拥有实训中心、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并与京东方、一汽丰田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技能+学历”双轨培养路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在四川省中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志翔前身为2008年创办的四川志翔计算机培训学校,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迁址至成都天府新区核心区位。学校以“培养数字化时代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重点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需求,开设专业均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
时间节点 | 发展事件 | 关键成果 |
---|---|---|
2008-2015年 | 职业技能培训阶段 | 累计培训学员超2万人次 |
2016-2020年 | 中职学历教育转型 | 获批省级示范性中职建设单位 |
2021年至今 | 新校区扩建工程 | 实训设备价值突破1.2亿元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3+3+3”专业集群,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产业群,每个群包含3个核心专业和3个拓展方向。例如,电子信息类涵盖物联网应用、通信工程、智能终端维护,课程设置引入华为1+X证书标准,实践课程占比达65%。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应用 | 富士康、西门子 | 92% |
数字技术 | 大数据处理 | 阿里云、腾讯云 | 88% |
现代服务 | 跨境电商运营 | 亚马逊、速卖通 | 85%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企业兼职教师占32%。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引进电子科大、西华大学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库42个,校本教材被多所职业院校采用。
师资类型 | 人数 | 企业经历平均年限 | 科研成果 |
---|---|---|---|
校内专职教师 | 145人 | 5.2年 | 省级课题9项 |
企业特聘导师 | 76人 | 12.5年 | 专利23项 |
访问学者 | 12人 | - | 国际期刊论文15篇 |
四、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建成“厂中校”实训基地8个,其中与京东方共建的LCD模组产线实训中心达到工业级生产标准。推行“学期分段制”,第1-3学期在校学习,第4学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第5-6学期顶岗实训。近三年产生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反哺教学设备更新。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7%,对口就业率89.3%,本地就业占比72%。薪资水平集中在4500-6500元/月,高于四川省中职生平均水平。升学渠道方面,与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搭建“3+2”贯通培养项目,年均输送专升本学生200余人。
六、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万人次,承接政府购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共建大中华区首个中德智能制造认证中心,开发IHK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欧洲工业体系接轨。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推行6S宿舍管理制度。设立“工匠创新基金”,年投入200万元支持学生技术攻关,近两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47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6人,构建“三级预警”心理干预体系。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变革、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高等挑战。未来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数字孪生”实训大楼,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学分银行中的应用,力争2025年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中职学校。
四川志翔职业技术学校成都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其“校企共生、育训结合”的办学实践,为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参考范式。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需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方能巩固其在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