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的资阳市安岳县。学院以“立足安岳、服务成渝、辐射西南”为定位,紧密对接区域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康养旅游等支柱产业,形成“工农医”协同发展的专业布局。作为川内首批开展“产教融合”试点的高职院校,其与比亚迪、通威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位列前茅。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安岳农业技术学校,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3年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现有在校学生1.2万人,开设38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
指标 | 安岳第一职院 | 四川同类院校均值 |
---|---|---|
建校时间 | 65年 | 48年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5个 | 3.2个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147家 | 98家 |
二、专业群建设特色
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农业”“智慧康养”三大专业集群,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与德国西门子共建实训中心,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拥有西南最大智能温室基地。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实训基地投资额(亿元)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2.3 | 比亚迪、成都航空 |
生态农业 | 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 | 1.8 | 极飞科技、新希望六和 |
智慧康养 | 护理、康复治疗技术 | 1.5 | 华西医院、泰康养老 |
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实施“双百工程”引进计划,现有教授45人、副教授18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2%。聘请大国工匠李万君、农业专家周毅团队担任产业导师。
类别 | 安岳第一职院 | 全国高职均值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8.6% | 28.4%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76.3% | 61.2%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82% | 54% |
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推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第1学期认知实习→第3学期跟岗实训→第5学期顶岗实习。建成“厂中校”3个、“校中厂”5个,实训课程占比达总课时55%。
- 与京东共建物流实训中心,实现“上课即上岗”场景化教学
-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42个,覆盖智能制造等专业群
-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2万人次,通过率91%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3000万元。组建“柠檬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推动安岳柠檬产值提升至150亿元。
指标 | 2020-2023数据 |
---|---|
纵向科研经费(万元) | 年均增长23% |
技术交易额(万元) | 累计8700万 |
非学历培训人次 | 年均2.4万 |
六、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韩国又石大学共建“中韩智能制造学院”,开发双语课程32门。招收老挝、缅甸留学生127人,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 建立泰国春蓬府职业教育中心,输出教学标准8套
- 开发国际认证课程包14个,涵盖新能源汽车等专业
- 年均承办发展中国家研修班2期,培训学员80余人
七、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四位一体”质量监控体系:校内督导+第三方评估+企业反馈+学生评教。关键教学指标合格率从2019年89%提升至2023年97%。
质量指标 | 2019 | 2023 |
---|---|---|
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 | 84% | 93% |
企业对顶岗实习评价 | 78分 | 86分 |
核心课程达标率 | 81% | 96%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路径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生源结构变化等挑战,学院启动“十四五”攀登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园,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智慧养老等新兴专业,力争2025年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行列。
经过多年发展,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鲜明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办学特色,在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出强劲实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