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成都温江校区(四川核工业温江校区)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成都温江校区(四川核工业温江校区)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成都温江校区是西南地区核工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依托中国核工业体系资源,构建了以核电技术、放射化工、核设备维修等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校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大学城核心区域,占地规模达280亩,配备先进的核能实训中心、辐射防护实验室及智能化教学系统。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该校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核能发展战略,与中核集团、中广核等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机制,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6%,在核工业技术领域形成显著的人才培养优势。

四	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成都温江校区

一、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

校区坐落于温江区柳台大道东段,地处成都医学城与川农大科技园区交汇处,距温江主城区3.5公里。周边分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等高校,形成教育产业集聚效应。

区位特征具体数据对比维度
校区面积280亩(含实训基地)较广汉校区扩大40%
交通配套4号线/17号线双地铁覆盖德阳校区仅单线贯通
产业关联毗邻医学城/农高区其他校区无复合产业带

二、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构建"核技术+智能控制"交叉学科体系,设置核电站运行维护、核化工工艺等6个核心专业。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理论课与实训课比例达1:1,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覆盖关键操作流程。

专业类别重点课程认证资质
核电设备维护核岛机械检修/数字化控制ASME认证培训基地
放射化学应用辐射测量/同位素制备国防科工局认证
核安全监测剂量防护/应急响应IAEA标准课程

三、师资队伍与教研实力

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组建核工业专家委员会,聘请中核集团研究院工程师担任实践导师。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开发行业标准3项。

师资结构温江校区行业平均水平
正高级职称28%18%
企业经历教师72%45%
科研成果转化率34%22%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投入1.2亿元建设核能实训中心,包含模拟反应堆舱室、辐射检测实验室等12个专项实训区。与中核建工联合开发"核电站全生命周期"实训平台,实现从安装调试到退役处理的全流程教学。

  • 核级焊接实训室:配备自动焊机/窄间隙焊机等特种设备
  • 辐射防护舱:模拟切尔诺贝利式事故场景训练
  • 虚拟DCS系统:基于西门子PCS7的核电站控制系统

五、就业通道与发展路径

构建"订单培养+定向输送"机制,与中核集团签订"核电工匠"专项计划。毕业生主要进入秦山、田湾等核电站,起薪达7.8万元/年。设立"核工业海外人才储备库",优秀学员可参与巴基斯坦C-4项目。

就业方向典型岗位薪资范围
核电站运维反应堆操作员/辐射防护官8-12万/年
核设备制造压力容器检验/核级焊工9-15万/年
科研支持实验室技术员/核燃料处理7-10万/年

六、产学研协同创新

牵头成立"西南核技术应用联盟",联合中核七院、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机构开展技术攻关。承担"乏燃料运输容器抗震性能研究"等省部级课题,研发的微型核电源系统已应用于航天领域。

  • 在研项目:核电站数字化改造技术研究(经费860万)
  • 专利成果:一种核级密封件检测装置(ZL2022XXXXXX)
  • 转化案例:核应急机器人系统在福清核电站应用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设立"启明星"奖学金计划,覆盖30%在校生。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坊"培育模式,近三年学生获全国核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7项。开通"专升本"绿色通道,与南华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支持项目具体内容受益比例
国际交流IAEA青年技术员培训计划5%
创业扶持核技术应用孵化基金(50万/年)3%
学历提升合作办学本科指标(年均80人)15%

八、行业特色与社会责任

作为国家核安全局认定的"核行业特有工种实训基地",承担着核应急演练、公众科普等社会职能。每年开展"核科学开放日"活动,接待中小学生超2000人次。疫情期间为武汉协和医院提供移动式辐照灭菌设备技术支持。

特色项目实施效果社会影响
核应急演练年均承办省级演练3次提升西南地区核应急能力
技术扶贫为凉山州培训技术人员120人助力欠发达地区能源建设
科普教育制作核能科普动画12部覆盖青少年50万人次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温江校区通过构建"政企校"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在核工业技术人才培养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其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实训体系的先进性以及产教融合的深度,使其成为西南地区核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供给基地。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和核能发展提速,校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持续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