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崇州校区技师学院(崇州技师学院)

崇州校区技师学院(崇州技师学院)

崇州校区技师学院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逐步构建了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学院依托崇州本地产业优势,重点开设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专业集群,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闭环。数据显示,202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6.8%,其中80%以上进入对口企业,平均起薪较省内同类院校高12%。在硬件设施方面,学院建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设备总值超1.2亿元,涵盖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5%,企业兼职导师年授课量超2000课时。值得注意的是,学院与京东方、领益制造等龙头企业共建的“订单班”,实现课程与岗位标准无缝衔接,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月薪可达4500-6000元。

崇	州校区技师学院

8.1崇州校区技师学院奖助学金政策与经济资助

崇州校区技师学院构建了“国家-省-市-校”四级资助体系,2023年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260万元,覆盖学生群体的68%。国家级奖学金包括中职国家奖学金(6000元/年)、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省级补助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3000-5000元/年的生活补贴。

资助类型金额范围覆盖比例申请条件
国家奖学金6000元/年约3%成绩排名前5%且无违纪
企业助学金3000-8000元/年15%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签订就业协议
校内勤工俭学150-300元/月25%每月工作时长≥40小时

对比省内其他技师学院,崇州校区的企业资助比例更高,特别是与京东方合作的“工匠班”,学生可获得每年8000元专项津贴。此外,学院设立“技能之星”奖励计划,对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者给予1万-3万元奖励,该政策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8.2崇州校区技师学院招生要求与报考指南

学院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双考核招生模式,2023年计划招生3200人,实际报到率94.7%。报考者需满足初中毕业满3年或同等学力,年龄不超过22周岁。特殊专业如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要求物理、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B级。

招生类别考试科目录取权重特殊要求
普通中考招生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文化课70%+面试30%无色盲色弱
高职单招文化素质(300分)+专业技能(200分)总分排序持有中级工证书优先
社会招生文化测试+实操考核实操占60%需提供工作证明

相较于四川城市技师学院,崇州校区对技能竞赛获奖者的降分幅度更大(最高降50分),且“五年一贯制”专业增加企业实践考核环节。考生需在每年3月登录学院官网填报志愿,5月参加校考,录取结果通过省级招考平台公示。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专业要求考生身高≥165cm,视力矫正后不低于4.8。

8.3崇州校区技师学院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

学院占地58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配备标准化公寓(4人间,空调覆盖率100%)、中央直饮水系统、智能化洗衣房。图书馆藏书量35万册,电子资源访问量年均突破200万人次,设有VR虚拟仿真实验室和3D打印创客空间。

设施类别数量开放时间使用限制
实训中心12栋7:00-22:00需预约操作权限
运动场馆400米塑胶跑道、游泳馆6:30-21:30校外人员周末收费
餐饮服务3个食堂+2条商业街6:30-23:00支持刷脸支付

与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崇州校区的生均教学设备值高出28%,宿舍区配置独立卫浴和智能门禁系统。校园网络安全防护等级达到三级,关键区域实现人脸识别全覆盖。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老旧实训设备更新周期较长,2023年机床类设备平均役龄达6.8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8.4崇州校区技师学院的教学特色

学院推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第1-2学期夯实基础技能,第3-4学期开展项目化教学,第5学期进入企业跟岗实训。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比达65%,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包12个,开发本土化活页式教材28套。

培养阶段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考核方式
基础阶段40%60%技能过关测试
提升阶段30%70%项目成果评审
强化阶段20%80%企业导师评分

在师资建设方面,实施“青蓝工程”和“能工巧匠引进计划”,2023年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与普通中职相比,崇州校区的“1+X”证书试点覆盖85%的专业,学生平均获证时间缩短至1.8年。但深度产教融合仍存在瓶颈,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深度不及深圳技师学院等标杆院校。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分析

学院紧密对接成都西部片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结构。2023年停招文秘、商务英语等传统专业,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工业互联网安全等6个新兴专业。目前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的吻合度达92%,居全省同类院校前三。

产业领域对应专业数毕业生留川率对口就业率
电子信息8个89%91%
智能制造10个78%87%
现代服务5个65%76%

对比德阳技师学院,崇州校区在智能终端检测专业的设备投入高出40%,但新能源装备制造专业的校企合作深度稍逊。值得注意的是,学院与重庆高校联合开展的“成渝双城技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已输送230名学生跨区域就业。

校企合作模式与产教融合实践

学院构建“四维协同”产教融合机制:与京东方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与领益制造开展“订单班”培养,联合华为建立“ICT学院”,携手天府智谷打造“创新创业孵化中心”。2023年企业接收实习生4326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00万元。

合作类型企业数量年接收学生量主要权益
订单培养15家1200人/年优先录用权
顶岗实习82家2800人/年实习补贴≥2000元/月
设备捐赠7家-价值1200万元设备

相较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崇州校区的企业深度参与课程比例低15个百分点,但在设备捐赠方面更具优势。特别是与成都富士康合作的“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的实训设备,并派遣工程师驻校授课。但小型企业参与度不足,导致部分专业实习岗位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学生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学院构建“三维一体”职业发展支持网络: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开发职业测评系统;建立校友导师库,年开展职业指导讲座60余场;与省职介中心合作开设“求职直通车”,年提供岗位信息2万余条。2023届毕业生人均获得offer2.3个,平均求职周期缩短至1.2个月。

服务项目覆盖人数成本投入成效指标
简历门诊1800人/年8万元优秀率提升37%
模拟面试2500人/年12万元通过率提高52%
创业孵化45个项目50万元存活率达82%

对比浙江某技师学院,崇州校区的创业扶持资金额度偏低,但校企合作提供的“带薪试岗”机会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学院将“1+X”证书纳入学分银行,学生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可兑换6-12个学分,显著提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院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将非遗技艺传承纳入选修课体系,组建“蜀绣”“榫卯工艺”等大师工作室。每年举办“技能文化节”,开展3D打印、无人机操控等新型竞技项目。2023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超2万小时,获评省级“五四红旗团委”。

活动类型年举办次数参与率典型成果
科技竞赛15次78%省级以上奖项42项
文体活动28次92%全国啦啦操联赛亚军
社会实践12次65%乡村振兴直播助农创收83万元

相较于江苏常州某技师学院,崇州校区的传统文化元素更突出,但国际化交流活动较少。学生社团中,“智能制造创新社”自主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电商直播社团”年创造GMV超500万元,形成教学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但部分活动的专业性指导力量仍需加强,特别是在高端技能展示方面与天津职业大学存在差距。

崇州校区技师学院通过持续优化奖助体系降低求学成本,构建多维度招生网络吸引优质生源,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圈提升培养质量,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未来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本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二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三是完善学生终身发展跟踪机制,建立校友成长数据库。对于考生而言,选择该校需重点关注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企业订单培养细节及技能认证路径。建议通过学院官网的“专业雷达图”工具,结合个人职业倾向测试结果进行精准定位。在当前产业升级加速的背景下,该校“重实践、强技能”的培养模式将为学生搭建稳健的职业发展阶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