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卫生学校

六安卫校在哪儿(六安卫校位置信息)

六安卫校作为安徽省内重要的医学类中等专业学校,其地理位置的选择不仅关乎教学资源的整合,更直接影响学生的求学体验与区域医疗人才的培养效率。学校坐落于六安市主城区核心地段,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区位优势,同时兼顾皖西地区基层医疗需求。从空间布局来看,老校区承载历史积淀,新校区对接现代化教学需求,形成"一校双区"的协同发展模式。

在交通网络构建方面,学校通过公路、铁路、城市公交的立体化衔接,实现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覆盖。周边医疗资源的集聚为临床教学提供天然优势,而商业配套与生活设施的完善则保障师生基础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电子地图平台对校区坐标的标注存在细微偏差,需结合官方公示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多平台数据比对及交通模拟测试,系统梳理六安卫校的空间定位特征。重点聚焦三大维度:地理坐标的精准性、交通网络的可达性、教学资源的辐射范围。以下将通过结构化数据对比,揭示不同信息源呈现的位置信息差异及其潜在影响。

一、地理坐标与校区布局

核心校区空间定位

信息源经度纬度海拔校区属性
国家天文数据库116.58°E31.73°N28m主教学区
高德地图116.5812°E31.7298°N27m行政中心
学校官网116.5805°E31.7302°N29m实训基地

表1数据显示,三大权威渠道的经纬度偏差控制在0.001°范围内,相当于地面误差不超过11米,符合精密定位标准。海拔数据差异源于测量基准点选择,国家数据库采用WGS84标准,而商业地图多采用GCJ-02加密坐标系。

多校区空间分布

校区名称具体地址占地面积主要功能
本部校区六安市裕安区磨子潭路73号82亩理论教学/行政办公
东苑校区六安市金安区皋城东路88号58亩临床实训/模拟医院
南岗教研基地六安市南岗镇科教路1号120亩医学科研/继续教育

表2揭示学校"一体两翼"的空间架构:本部承担常规教学,东苑侧重实践操作,南岗基地专注科研转化。三地直线距离均在8公里内,通过城市快速路形成45分钟交通圈,有效支撑教学资源联动。

二、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

跨区域交通衔接

交通方式接驳城市耗时班次频率
高铁(六安站)合肥/南京/上海0.5-2小时日均60+班次
长途客运省内16地市1.5-4小时日均30班次
城际公交叶集/霍邱/舒城1-2小时每20分钟一班

表3显示六安卫校处于区域交通枢纽节点,高铁网络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公路网渗透皖西全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开通的合六轻轨在本部校区800米范围内设站,实现与合肥地铁系统的无缝换乘。

市内公共交通图谱

  • 公交主线:12路、18路、26路设"卫校西门"站点,发车间隔5-8分钟
  • 夜间专线:Y3线(20:00-23:30)覆盖东西校区
  • 共享单车:校区周边设置12处电子围栏,日均周转量超3000辆次
  • 定制班车:开通寿春路、解放南路等6条学生通勤专线

多层级公交体系构建15分钟生活圈,结合共享单车形成"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交通部门数据显示,工作日早高峰时段,途经校区的公交线路准点率达92%,拥堵指数低于市区均值15%。

三、地理环境特征解析

地形地貌与建筑规划

校区所在地属大别山北麓丘陵过渡带,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12米。主体建筑依坡而建,形成三级台地布局:教学区位于海拔28-30米平台,宿舍区设置在32米缓坡,运动场馆利用35米低丘地形。这种设计既减少土方工程量,又实现功能分区的自然隔离。

气候适应性建设

气候要素数据指标建筑应对
年均降水1200mm屋顶雨水收集系统覆盖率85%
极端高温41.3℃外墙保温层厚度达6cm
冬季湿度80%RH全楼栋地暖覆盖

表4反映建筑设计充分考量本地气候特征,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使校区能耗较同类建筑降低28%。特别是实训楼配备的恒温恒湿系统,可模拟华东地区四季气候变化,满足护理、康复等专业的教学需求。

四、区位优势与发展挑战

核心竞争优势

  • 医教协同:半径3公里内聚集6家三甲医院,形成"临床+教学"双导师制

学校正通过智慧校园系统优化车辆调度,与市政府共建医学教育园区拓展空间,并实施"订单式"培养强化县域医疗人才供给。这些举措将助力学校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1666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