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幼师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始终秉持“以童心育童心,以爱心传匠心”的办学理念,历经七十余年积淀,构建了“品德为根、技能为本、创新为魂”的育人体系。学校以“梦想的起点,育苗的摇篮”为定位,通过“校-园-企”三维协同模式,培养了近万名具备艺术素养、科学思维和教育智慧的幼教人才。其“全实践链条”课程体系覆盖婴幼儿心理发展、创意课程设计、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等前沿领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成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市幼师学校前身为1941年创立的四川省立成都幼稚师范学校,195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现名,2008年整体迁入温江校区。学校始终坚持“为基层输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初心,形成“三全育人”特色:
- 全维度课程:涵盖基础文理、艺术特长、教育技术三大模块
- 全过程实践:建立“一年级观摩、二年级助教、三年级顶岗”阶梯式实训体系
- 全周期跟踪:对毕业生实施入职适应期、职业发展期、能力提升期持续指导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41-1952 | 四川省立幼稚师范学校时期 | 培养西南首批专科层次幼师 |
1985-2000 | 全国幼教改革试点 | 首创“情景化教学”课程模式 |
2010-2020 | 数字化转型阶段 | 建成VR虚拟幼儿园实训系统 |
专业架构与课程特色
学校构建“1+3+N”专业体系,以学前教育为核心,延伸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儿童艺术三个方向,开设特色课程群:
课程类别 | 核心课程 | 教学创新 |
---|---|---|
艺术素养类 | 幼儿舞蹈创编、儿童戏剧表演 | 引入非遗传承人担任实践导师 |
教育技术类 | 数字化教具设计、幼儿园环创BIM技术 | 开发AR绘本教学资源库 |
心理发展类 | 婴幼儿行为观察、家庭教养指导 | 建立儿童发展评估实验室 |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
职称结构 | 学历结构 | 实践经历 |
---|---|---|
教授/副教授占比38% | 硕士以上学历92% | 全员具备省级示范园挂职经历 |
特级教师26人 | 海外研修经历45% | 主持国家级课题17项 |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国内领先的婴幼儿照护实训中心,配备智能哺育系统、儿童行为分析舱等设备,与全省200余家优质幼儿园建立“双向赋能”机制。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学校构建“四阶递进”培养模式:
- 认知阶段:通过幼儿园情境模拟室完成基础技能训练
- 强化阶段:在附属实验幼儿园开展岗位轮训
- 提升阶段:参与国际幼教论坛学术交流
- 输出阶段:实施“一师一区县”精准帮扶计划
近三年累计开展国培计划项目12个,培训幼教工作者4300人次,其“民族地区双语幼教骨干培养”项目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
毕业生发展质量对比
指标维度 | 成都市幼师学校 | 省内同类院校 | 全国平均水平 |
---|---|---|---|
初次就业率 | 98.7% | 92.4% | 89.1% |
专业对口率 | 95.3% | 88.6% | 82.7%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97.1分 | 90.8分 | 85.6分 |
学校通过“雏鹰-飞鹰-雄鹰”成长计划,建立覆盖职业生涯全程的追踪服务体系。2023届毕业生中,83%成为幼儿园骨干教师,15%晋升园长岗位,2%进入高校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研得深”的良性循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14150.html